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校惩戒教育做得如何?
老师,学生,学校学校惩戒教育做得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基于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个人认为惩罚式教育是完全不可取的。
我在政教处6年,头两年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对孩子们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后4年,我通过反思和学习,发现惩罚式教育对孩子们的伤害,是今后难以弥补的。让孩子们用一生去治愈自己的童年,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职。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他们上北大清华,而是让他们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有一颗悲悯之心,要学会推迟幸福感,其实每一个犯错误的孩子都渴望被疼爱,被呵护。
永远记住,我们是老师,不是一个教育行业的从业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校惩戒教育基本是空谈。
目前的社会环境,舆论导向,可以说整个教育都是弱势群体。学校不敢谈惩戒教育,教师更不敢做惩戒教育。尤其在9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贝啊,都是祖国的花朵!哪个教师敢打敢骂?哪个教师敢拿自己的饭碗和自己开玩笑。当然了,36计攻心为上。用心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这是核心。用真心爱心去感化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上的。当然针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呢,也可以适度的用一点惩戒,用戒尺打手儿,打屁股。切记手下留情。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讲道理,让他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他明白自己犯错误要接受惩罚的。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否则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基本都是班主任批评教育为主,中学生守则,内容并没有惩罚教育。教育法中也没有给错误的学生量体裁衣划定惩戒尺度。各学校虽说有校纪校规,但有多少学校一定按照这个来处理违反的学生,人性化管理多于法制化管理。而且学生和家长在惩戒教育面前有时候会举起社会媒体手段告学校和老师。惩戒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我们不敢管,懒得管的现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师可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况,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限制外出集体活动,不超过一周的停学、停课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资讯的发达,有关教师体罚学生、学生“对抗”老师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这些新闻一方面激起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教师群体心生怨气,认为“现在的学校里没有一个好老师”;另一方面又让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如履薄冰,害怕出问题后家长闹、上级查,不敢对学生进行管教,对学生放任自流,束缚了越来越多教师的手脚。这两种现象都不是好现象,只会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更脆弱,关系更僵化。
一个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学校和家庭就像飞机的两翼,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只有两翼齐心配合,共同发力,才能帮助孩子腾空而起。涉教育舆情频繁出现的背后,是不少家长无法深刻理解教育的真谛,不能正确看待教师的教育惩戒,错误的认为教育就是消费,就是买卖。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不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老师对孩子稍微批评一下就“火冒三丈”,要么到学校“讨说法”,要么扬言举报。家长爱护孩子没有错,被批评后心痛孩子也没有错,但如果老师稍微批评一下孩子就认为伤了自己或孩子的自尊心,那就有点牵强附会了。老师严格管理孩子或批评孩子做得不正确的地方是负责任的表现,如果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放任自流,做得好的不表扬,做得差的不批评,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家庭教育,也涉及学校教育,既涉及孩子自身的悟性,也涉及老师的点拨,既涉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涉及道德素养的提升。教育惩戒权是学校老师为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对孩子错误行为进行纠偏而特有的权力,应该得到支持和保护。如果家庭和学校不是相向而行,而是站在对立面,稍有“不如意”就“上网”,借助网络的力量把惩戒个案演变成公共事件,最终束缚的是老师们的手脚,受伤害的是千千万万名学子。
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初心不能变,教师应有的惩戒权不能丢,只有让教师更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教育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才能更坚实。当然,在我国已全面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学校和老师也要与时俱进,让惩戒权更有尺度和温度,不能把惩戒权变异成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要坚持效果导向,进一步明确教育惩戒权的使用范围
上一篇:我知道一个人股票虚拟盘配资诈骗了几千万他会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