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流传这句话:家寒岀孝子,而久病无孝子。你对此话作何理解?
孝子,父母,孩子农村流传这句话:家寒岀孝子,而久病无孝子。你对此话作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寒出孝子,而久病无孝子”。因为家庭贫寒,孩子从小便知道父母把自己拉扯长大不易,所以更能理解父母,更懂得孝顺父母;而父母久病,尤其是那些重病的,孩子抱出抱进,端屎端尿,久而久之,再孝顺的孩子也有累的时候,有烦的时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寒家出孝子是在逆境中接受了严厉教育,血的教训,命的代价……;而久病无孝子,是正常的现象,病久了,给家人儿女带来无法承受的一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的意思,父母身边陪伴的人家里不好过,久病无孝子,就是生病久了,小人就烦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针对提问者提出的这一问题,我试探性的用两个方面回答一下,不一定全面,但可以反映出农村流传这两句话的基本意思!
1、家寒出孝子,富家多败儿!
这句话道出了人世间很多的无奈,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自古世上无圆事!谁见明月长久圆!也就是说无论世上什么事情,从来没有方方圆圆的定理,凡事都是相互对立的,没有绝对的圆满!那么寒门孝子、富家败儿亦是如此!
在此我只说一下寒门出孝子这一块;往往家庭贫寒的人家,孩子从小就看到,家里的父母长辈生活不易,知道老人们的艰辛,从日常的生活中逐步积累了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得正确人生观。家人们为生活为生计的付出,给他们自小烙下了很深的烙印,知冷暖、晓人心,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家人,也从家人们相互的扶持中懂得了很多爱人的道理。谦恭礼让、尊老爱幼,也是家寒人家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教诲,老人们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教育子女,在为人处世上也往往起到了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所以家寒人家的孩子,知道自己大了应该怎样去奋斗,怎样去跟家里的亲人们沟通和日常的关系维护、处理。知道等老人们老了,自己有能力尽孝的时候,会尽最大能力对自己的老人们付出爱心,不分穷富贵贱,也不分当官或者为民,总能让家人享受到自己的那种爱!
当然了,这也不尽然,也有不务正业者,上不顾父母下不顾妻儿的败类,只顾自己享受,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抛诸脑后,但那只是少数的,不足为算!
2、久病无孝子,久寒无贤妻!
俗话虽然有点俗,但它反映了很多人世间比较真实的东西,这话的意思是说;父母老人一旦长时间的带病卧床不起,自己的儿女,也会在长时间的护理中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这种现象为之不孝!同理一旦一个家庭长时间贫寒,家里的女人就会出现变故,机会合适就会做出不守妇道的事情来,为之不贤!
当然了,这是旧社会的一些不着边际的说道,新社会的今天已经不存在这些了。
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报刊杂志对这方面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对久病得父母不管不顾的事例让人愤慨,当然了好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在这方面我倒觉得,有些也不是从心理上,对自己的父母不孝,只是在长期护理呵护上存在消极的成分,占得多了点而已!
记得我有一个女邻居,姊妹六人,全是女孩,她在家排行老二。她父亲七十多岁,长年受糖尿病的折磨,开始生活还能自理,就轮换着在六个闺女家来回得住,每个闺女家住两个月。
可是好景不长,老头有一次摔倒把腿磕断了,由于伤口恶化,又受糖尿病的影响,伤口不能愈合,后来只能双腿都截了肢,只能坐轮椅生活。这样吃喝拉撒睡都得用人伺候,开始还行,慢慢的到后来由原来每家轮养两个月变为一个月。这样也不行,他的女婿跟闺女们为老头的赡养问题经常闹矛盾。甚至有的闺女,在老头该轮到自己家时,故意拖拖拉拉不去接,没办法上一家闺女就凤凤火火得把老头给送过来,谁家也不愿意多养一天。
再后来,老头实在是折腾够了,在老二(也就是我们的邻居)的提议下每家出多少钱,有她自己赡养老人。好在这样老人才过了几年舒坦日子。
从以上的事例来说,我个人觉得,凡事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有时候所谓的久病无孝子,也不一定准确!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各方面压力都很大,再加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合适现象,但是我个人觉得;用不孝两个字来评价,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语: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流传甚广,贫穷寒酸会激发人的斗志,穷则思变,穷则革命,不活苦中苦,怎成人上人?
上一篇:潮州刷脸支付代理一个月能赚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