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流传这句话:家寒岀孝子,而久病无孝子。你对此话作何理解?
孝子,父母,孩子农村流传这句话:家寒岀孝子,而久病无孝子。你对此话作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乡村小刘,家寒出孝子,久病无孝子,这句话在农村一直流传着,家寒出孝子,家里生活贫穷孩子记在心里看在眼里,看到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看到家里的生活困难,心里想长大以后好好工作,孝敬父母。久病无孝子,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长期生病,卧床不起,需要孩子照顾,短时间是真心实意的照顾老人,时间长了孩子慢慢的冷淡老人,为了生活要打工挣钱,对老人的照顾慢慢的不负责任了,在别人看来不孝敬老人了。久病无孝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寒出孝子,而久病无孝子”。因为家庭贫寒,孩子从小便知道父母把自己拉扯长大不易,所以更能理解父母,更懂得孝顺父母;而父母久病,尤其是那些重病的,孩子抱出抱进,端屎端尿,久而久之,再孝顺的孩子也有累的时候,有烦的时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寒出孝子指的是家境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容易出孝顺的子女。
久病无孝子指的是父或母久病家中,卧床不起,时间久了,子女怕麻烦,失去耐心,就不愿意再照顾了。
农村流传的这句话,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存在这种现象。
一、家寒出孝子:
这句话是在倡导人们要恪守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即忠、孝、仁、义等。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这种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因为家境贫寒,孩子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亲身经历和体恤到父母的不易。有志的孩子,并没有因家境贫寒而嫌弃父母和家庭。他们感恩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小就会树立一种志向,要改变这一现状。
但家寒不一定出的都是孝子,孝子也不一定都出在贫寒的家境中。
二、久病无孝子:
这种现象在经济社会不发达的条件下,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古代留传下来的故事也较多。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因为父或母年老体弱,自理能力差,这时候就需要儿女的照顾,“养儿防老”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如果照顾的久了,必然会影响个人的精力和体力,甚至影响到子女们的营生。特别是当老人卧病不起的时候,对子女的生活拖累更大,一方面床前离不开人,另一方面久病还离不了钱,久之,就没有了那份耐心,一旦懈怠,对老人的关心就不如从前了,就会被视为对父母的不孝,“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吧。现实社会中,不孝的事例也是很多的,就不用例举了,“今日说法”栏目就经常有这方面的案例。
总得来说,现代社会我们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提倡“热爱父母,善事父母,不负养育之恩,为父母安度晚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的贤孝精神。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这样理解的,正所谓“家寒出孝子”指的是,家庭贫穷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孩子,使其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抚养自己的不易,知穷而后勇,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凭借自己的一双手打拼,感恩父母从而对父母更加孝顺。
而“久病无孝子”指的是,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做子女的往往都是相互推诿,总是找各种理由来推脱。然而当自己的孩子生病时,做父母的都会夜以继日的悉心照料,哪怕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相对之下慈母多过孝子,所以才有“久病无孝子”这一说。
我认为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我们都要做到疼爱和孝顺,尊老爱幼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得传承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寒出孝子”,说的是家境比较平寒的家庭,孩子对父母很孝敬。
“久病无孝子”,是指老人身体有疾病,长期生活不能自理,或需要子女服侍的,时间一长,孩子们表现的不耐烦,劳心费力,有嫌弃之意。
上一篇:潮州刷脸支付代理一个月能赚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