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流传这句话:家寒岀孝子,而久病无孝子。你对此话作何理解?
孝子,父母,孩子农村流传这句话:家寒岀孝子,而久病无孝子。你对此话作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反对用“孝顺”一词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寒出孝子。我们这就有一个。老父亲八十多岁。儿子快五十了。而且是光棍。没结过婚。父子两相为命。对老父亲特别好。老父亲年令大了。他又不能出远门。就在付近打点零工种几亩地。挣点零花钱父子俩用。家里特别穷。现在还是土坏房。但是对父亲特别照顾的好。比那些有钱人都要照看的好。而且人特别乐关。我们都叫他大孝子。
久病无孝子。这个也是相对。大部分人还是对老人挺好,只是有的儿女因为工作或者别的事情对老人照顾少点。別人看起好象不孝。其实内心还是想照顾老人。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老人。但是没有办法。。不知说的对不对,请大家评论。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寒出孝子,与久病床前无孝子,怎么理解?
1.孝子看心不看迹,看迹寒门无孝子
这句话的意思,老祖先早就讲的特别明白,我们中国人叫孝心。
说的就是做这件事情,用了心的。人都会有贫穷与富贵,那有钱人天天给父母山珍海味,没钱的就只有粗茶淡饭。
咱们是不是就要说这穷人的孩子都不孝呢?显然不是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内去做那本分内的事情,就很足够了。
假如真单独以这方面来做比较,那么寒门子弟都是不孝的。
2.家寒出孝子,养儿方知父母恩
家寒,注定得经过不一样的挫折,磨炼。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当这个家只能这样,他们却还是把最好的给了我。
人生的成长,就是一次次的经历,贫苦家的孩子,注定要比别人经历得更多更多。父母为这个家,为自己付出的东西,也更能体会。
人的本性就是知恩图报,能体会父母的苦,当然就更明白他们的恩。反馈在自己身上,就是孝道。
3.久病床前无孝子
这才是个无解的问题。当父母瘫痪在床,谁又能就那么一直守着?
以个人看法,这句话起码算一句中性的话,虽然看起来像贬义。
有钱的雇个保姆,天天照顾着。老人觉得闷得慌,想跟儿女多聊聊,毕竟现在有空……
没钱都不用说了,留着一人在家种点庄稼,三顿饭准点就不错了。
到最后是委屈了彼此,你感觉我没那个心思去做,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
而久卧病床的人,脾气会变得很不好,加上身体上的疼痛,一切都更糟糕。
为这种情况,寻短见的都不少,听着都是一种叹息。
就孝心这种事情,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但是它是受着道德法律双从约束的东西。
人之所以为人,不外乎这些情感的进步。做好榜样,当一个孝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也一定会学上。
这是我们的根,最伟大的传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更能体味父母的艰辛付出,更容易尽孝。但父母如果长年卧病不起,则容易让人孝心伤不起久之不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久病床前无孝子”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千百年来,不论何时何处,父母对自已子女的爱往往要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的几倍甚至百倍。如果是母亲对待生病的孩子,她会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照料和担心着;百而做子女的往往是相互推诿,总是要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已开脱;世上还是慈母多过孝子。 所以现在社会大力倡导尊度老爱老,每个人都要从自已做起才对,别人就象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你做得好不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话说的很对,但是呢?城市里的人呢,或者是那些出身比较好的人,他不会理解这句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并不是这么理解的,在我眼里父亲母亲因为爷爷生活脑梗,放弃在城里上班的机会,直接回到农村照顾爷爷奶奶,在家没有收入,没有钱,并不是富裕的家庭,两个老人,三个弟弟的小孩要养要吃饭,爸妈没有任何怨言,只希望爷爷奶奶能吃的好健康,在家再累再苦也不会和爷爷奶奶起冲突,就算老人经常会经常发脾气,在这点上面我觉得我爸妈做的很好,是我们的榜样,想想以后为人父母的话小孩就算拉屎拉尿都会照顾着长大。含在嘴里怕化了,都是小心翼翼的呵护长大,相对的呢,父母老了孩子做这些事情是应该的,父母老了就是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这一生能成为一家人,我们应该珍惜这一生,也不要等亲人去世了清明节弄得风风光光,每年都要回家扫墓,在我眼里觉得人在世上对周边的亲人朋友好一些,来世,也没有来世再说,做到在世无遗憾吧
上一篇:潮州刷脸支付代理一个月能赚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