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谁来评评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也是,宝玉谁来评评曹雪芹的《红楼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不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后的“惊鸟”之美么?这不就是第五大美女么!(尽管是虚构的人物)她的一首葬花吟说“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吐露了自己内心最纯净、最深挚的情感,竟让贾宝玉恸倒在山坡上。
其她如宝钗、湘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凤姐、妙玉、袭人、晴雯、麝月、鸳鸯、等等,都是各具特色,各展风流。
三、红楼梦写尽人间百态,忠臣孝子,家长威权,公婆姑嫂,叔伯子侄,才子佳人,痴男怨女,强奴健仆,戏子倡优,僧尼道姑,道德楷模,封建礼法,倚强凌弱,狗仗人势,卖人嫖娼、鸡鸣狗盗、弄权使性,阿谀奉承,勾心斗角,贪污腐败,投机钻营,欺男霸女,等等,塑造了数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虽人物众多,但不离一个基本的主题,那就是“大旨言情。”贯穿整部作品的还是一个“情”字。
在此之前的古典文学,大旨是按照“诗言志”的传统,或谈抱负,或咏离别,或怀才不遇,或慷慨悲歌,或叹人生易老,或悲时事维艰,但还从没有像红楼梦这样把个人的悲欢离合、忧愁苦闷作为作品的主题,表达的如此细腻,如此真切。在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中寄寓着作者伤世悲时的沉痛感悟,让我们如临其境,如睹其人,感同身受。
四、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里面涉及建筑,饮食,服饰,化妆,发饰,园林,花草,节气,民俗,风物,祭祀,戏曲,僧道,经济,财政,医药,等等,我们真的感叹曹雪芹何以知识如此渊博,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五、红楼梦的叙事结构精美巧妙,他以石头的口吻,侃侃而谈,娓娓叙来,穿插着优美的神话色彩,比如绛珠仙子以泪报恩,几条线索交织进行,却不散乱,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美。
“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世界上哪里还能见到如此耗费十年心血、数次修改的血泪之作呢?
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或者可在结构上与其媲美,但略显晦涩。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在世间百态上或可与之一较长短,但实无雪芹之才气。其他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狄更斯等等,皆无雪芹之大气包举、纵横广阔、才情并峙。
但如此亘古未有之伟大作品,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在读呢?由此我不仅想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其中就提到了文化自信,真是令人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啊!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积累的文明,是多么的厚重和博大啊,这是足以让我们自信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丰厚礼物。我们不能因为明清两代封建礼教的毒害就不研究孔子了,我们要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孔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孔子,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的孔子,而不是被后世别有用心之人捧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圣坛的孔子。
文化自信,就是作为中国人的自信,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集五千年文化于一身的伟大作品,是足以让所有国人自信、自豪的伟大作品,是永远值得我们珍藏在案头的必备书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还是得看你自己在当中学到什么。
比如你现在正当青年,那你可能更注重当中的男欢女爱、风花雪月。
等你到了中年,或许又看《红楼》,看到的是世家恩怨,贵族礼仪,折射的是当时整个大家族的矛盾和社会问题。
老了之后,再观《红楼》,多少古今往事皆在谈笑中。人生的贪欲、情欲、爱欲、财欲,谁不是奴隶?谁都是奴隶。
到头来依旧是一场空。
这是从宏观的角度。
如果从微观的角度,比如你是一个吃货,你关注的可能是《红楼》里面的菜式佳肴,多为江南地区的山珍海味。
比如你是一个文学创作者,关注的是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怎么推进,怎么布局等等
《红楼》能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文学模板。
每个人所读《红楼》,皆有所获。因每个人的认知差异,所获皆有不同。
而这里的关键在于你要先去读《红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与社会的留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风潇潇,雨蒙蒙,
严冬的信使传递了开始的消息。
来吧,又不是第一次。
过去了,
就是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
我们都知道的。
世间也沒有绝对的坏,
一句包含哲理的“梅花香自苦寒来”,
让我们明白了,
有春天为什么还要有冬天。
抵御严寒不仅仅只靠衣物,
还有心中的温暖。
还有懂得欣赏冬日之美。
白大衣,红围巾,绒花帽,
其妩媚一点也不亚于夏日的短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