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过度解构汉字的书法可取吗?
汉字,书法,狂草过度解构汉字的书法可取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此在书法的创作中比较提倡:沉淀自身学识,流露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
过度的解构汉字,从某种角度来讲,他并不是一个坏的事情,但正如提问者所说的,如果是因为刻意的、有目的的而为之。那么事情往往就变得过犹不及。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写字称为“书”,汉字的字体也称为“书”,于是书写字体有了形类,有了楷书、魏书、草书、狂书等的说法,即是说字是可以用各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去表现它的;但与平时写字传情达意不同,它成了一种“法”,这种通过书写表现出的“书法”也就有了专有的价值,专供欣赏,也由此登上了艺术的殿堂里,供人们从中去品味出字的韵味美来,其美的基础是“字”本身,韵味在“字”中。
似曾有一“书”已不成“法”,只见流线飞梭、交叠杂乱,“狂”到无“法”,很难扒拉开这堆纷扰的线团从中找出字的一笔一划的蛛丝马迹来;字被弄成这番模样,自然见不着字的结构,这大致就是字被“过度”解读至无结构的终结的形状,也就是“汉字不字”的最后效果。
如果说“汉字不字”是书法的最终表现形式,估计“欣赏”一词也会出现终极版,它不再在字典中查到,成为“古藉”中的过去式,“欣赏”将被“呆望”一词取代,成为常用词。我们于是经常看到的画面将是一群人面对着“汉字不字”的无结构书法“呆望”。
谢谢邀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度解构汉字?
自汉字出现及历史演变的轨迹来看,解构的行为就一直存在着!草书就是极致过度的解构表现,变得让普通人认识不了,呈现出满纸潦绕而雲里雾里的感觉。
纵观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被过度解构的文字。它的变体,就是解构行为的表现,从甲骨文、篆字、隶书、行楷草,诸多字体之间即有关联又各有美学标准。并且在解构中实验出一系列深厚的理论。
几千年来,通过不断地解构,汉字呈现出多彩的面貌,经过大浪淘沙,保留下经典。因此,正是通过解构行为,作为实用性的汉字,经过毛笔书写的手段,被附予了独具特色的韵意特性,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极强的生命力。
可以这么说,汉字,在历史上如果没有过度解构,就没有书法的纵向与横向的广扩变化与艺术空间。
上一篇:练腿只练深蹲行不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