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汽车领域创作者有没有发展空间?
汽车,媒体,杂志汽车领域创作者有没有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并不是说汽车杂志注定消亡,完全被互联网所取代,毕竟汽车杂志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从阅读质感,收藏性来说互联网移动端是无法给予的。
如杂志《ramp驾道 》,此刊与2012年由担任过多家杂志主编的许群创办。一开始就定位高端,也对内容进行了精益求精,差异化的产出。和评测专业性,独家性《TopGear汽车测试报告》。
对于汽车自媒体的萌芽,始于汽车行业的各个角落,每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从当初在传统纸媒,汽车网站,到汽车行业的细分市场每一个行业的资深人员。
开始之初对于每个人来说并没有想到汽车自媒体能发展到如此的迅速,初期做的时候基本都是单兵作战,或文字知识输出,或在直播平台,或极少有几个小伙伴用着简陋的装备拍摄着粗糙的视频。
当更多渠道的输出汽车知识时,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大众也厌烦了传统的汽车网站的刻板,传统汽车资讯的依赖,转变为热点分析,娱乐事件的关注,开始追逐自己喜欢的自媒体人。
随着手机移动端的越来越普及,大众的阅读习惯越来越碎片化,削弱了PC端的重要性,对于传统纸质媒体冲击无疑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对那些同质化,阅读群体定位模糊的汽车杂志。2014年就有《动感驾驭》,2014年6月停刊。 这本杂志是财讯传媒集团旗下的一本汽车杂志。2007年1月起英国最悠久的汽车杂志出版商 - Haymarket 集团旗下的《 Autocar 》开始版权合作。
而反观汽车自媒体在2015年9月5日,公众号“12缸汽车”“车早茶”“车找茬”获吴晓波联合创立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千万级A轮融资,估值1.5亿。这极大的刺激了每一个自媒体从业人员,也包括以前并没有自媒体行业经验的人。
2017年自媒体从业人员达百万之巨。众多商家,企业,个人纷纷投身汽车自媒体,在汽车自媒体初期,用户新奇的状态下打开微信,对各类平台推送的内容来者不拒,只要保持更新可持续涨粉,但好景不长,近两年汽车自媒体公众号持续死亡,一方面粉丝红利消失,行业竞争越发激烈,而用户对于优质原创内容越发挑剔。一些公司除了看粉丝数和点击率,还关心正面效果和营收实时收益。
几大汽车门户网站随之也纷纷打造自家自媒体平台供大家使用,汽车之家推出了车家号,今日头条推出了懂车帝,韩路推出的老司机。像衫车网,懂车帝等平台利用大数据,通过与头部汽车自媒体的合作。以及通过贴近市场热度的优质原创文章,视频等内容来提升平台的影响力。促使平台和自媒体们慢慢形成自己的种子用户,来实现各自的品牌推广。汽车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新闻的垄断,阔宽了信息与言论的空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自媒体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够,随意性,又缺乏汽车准确的信息来源,容易出现表达意见时的过激或失控,披露隐私,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洗稿,刷粉丝刷流量,哗众取宠来获得利益与发展,为了迅速扩大影响力,背离了新闻必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但是不见得有服务厂商和用户,承接广告的能力,不能构建自己的公信力,自然也没有持续的发展。
初期汽车自媒体单兵作战,自己埋头写稿,制作内容的情况下,也需会有爆红的文章吸粉,但是如何保持长久。没有团队的作战,但靠自己持续输出怕是太难。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所有汽车自媒体人的面前,微信公众号的阅读率逐渐下降,除了软文,汽车自媒体还有那些盈利模式。缺乏持续盈利的汽车自媒体最终只会走向消亡,
总体上在汽车自媒体赚完第一波红利后,汽车自媒体形成基本格局,粉丝培养时间长,信息渠道较少的问题。自媒体有时候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什么都需要知道,什么都需要插一脚。这样做不见得好,而是将自己专业领域的事做到精通,因为汽车行业链条太长,无法做到全部精通。而且自媒体人盈利盈利模式要有自己的特点,不可照葫芦画瓢。也不可过于以来粉丝经济。而形成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随着汽车自媒体行业的洗牌,从初期的鱼龙混杂的初期,到后来的逐渐的团队作战,无论在制作质量,规模,内容产出等都出现了极大地提升,同时除汽车专业测评,数据分析的版块,更是细化出汽车与生活,汽车与社交等版块。
目前阶段在运营创作产出方面已经很少有继续单兵作战的自媒体,基本扩展团队模式,职能方面负责开发各个板块的事宜,基本有图文版块,摄影摄像,平台直播,视频制作,内容分发,商务合作等。
首先在盈利模式上都在摆脱单一盈利模式,从以前基本依靠粉丝经济,厂家充值,导致某些汽车自媒体人写软文,说好话声名远播。目前基本已经开发出媒体广告,车品电商,购车服务,报价查询,衍生品售卖,问答付费,带看购新车,二手车模式等。通过帮助客户全程购车展开服务,从寻找车源,砍价,验车等流程,全程帮助客户,成交后收取客户佣金。不同分支的汽车自媒体人如二手车自媒体,通过发布收购,卖二手车盈利。还有如近期38号车评中心与懂车帝进行的商务合作。对首播权的收购,以及通过38号车评中心的高粘度的流量进行导入,实现了各自的双赢结果。
在内容创作上内容结构不断丰富,从图直播,长视频,短视频,音频等。内容边界不断宽展,有新车测评,试驾,越野,游记,改造,二手车,价格信息,政策信息等。创作内容分发成多平台化,从各种音频平台,汽车网站平台等多渠道完成内容分发,并根据各个平台不同的属性,规则创作出不同的优质内容。内容形式也从图文向视频转换,线下实现粉丝社群管理化,知识付费品牌场景化。而且汽车内容将全面短视频化,占比远超传统图文方式,增加创作者服务功能,增强粉丝互动。而且面对网红的冲击,汽车自媒体只有用优质的内容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汽车门户网站等平台来说,也在激烈的争取头部账号的资源,从各方面给予汽车自媒体创作上予以支持,在用户数据,渠道数据,营销数据,阅读点击率等数据反馈。帮助创作者在内容输出的品质化,服务化做得更好。在技术生态上从用户被动接受信息,到AI,大数据算法完用户兴趣推荐。
对平台来说用户行为数据是精确推荐和产品政策调整的训练材料,从个人用户使用体验来说,那些汽车品牌或车型应提高曝光率,内容载体是以视频还是图文为主,专业度高,内容优质的资讯对于用户询价,留资行为有明显提升效果。对于平台来说,海量数据是算法和模型的基础,使平台的策略进化的有章可循。
对于未来的汽车自媒体行业,经过几轮的洗牌,目前形成了基本固定的格局。但是需要居安思危,对于未来的发展还需积极变革,目前内容的产出,工业化输出规模对比国际一线的汽车节目《 The Grand Tour 》的工业化标准,肯定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对比当年2011年开播的《最高档》节目,已经从制作水准,节目效果,内容质量等有了很大的提升,希望中国的汽车自媒体人可以迎头赶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