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禾苗生长的规律是什么?
水稻,氮肥,生长禾苗生长的规律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禾苗生长的规律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禾苗,主要指谷物类种子的幼苗,农耕时期,农民先利用一块土地培育种子,在培育期间生长的幼苗,称为"禾苗"。禾苗成长到一定程度,将其施种到新开垦的水田中,待其成长和开花到成熟。禾苗是我们人类主食的一种,大多数南方人就是大米为主食。
水稻未插入大田叫"秧苗",插田后叫"禾苗"。结穗成熟以后为稻谷。禾苗主茎在底部分叉成数个分蘖,分蘖的末端可长出圆锥状花簇。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根据种类、季节和气候条件确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①出苗禾苗首先要吸收养分,发芽,从种子长成幼芽。
②不断吸收养分,从幼苗再渐渐长高,就像人长骨头一样。
③当禾苗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再开始开花,抽穗子。
④抽穗子以后继续吸收养分,把养分集中到果实上面,不断供足养分,最终成熟。
⑤生长结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的农作物,从东北直至新疆,从南方直至内蒙地区都有一定面积的种植。那么,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就以黑龙江地区的寒地水稻为例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1、秧苗离乳期之前只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秧苗在离乳期、也就是2.5叶期之前,秧苗的根系已经有了一定的生长量,根系数量在4-8条左右。但是,这些根系仅仅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供给则是由籽粒中的胚乳提供。所以,在秧苗2.5叶期之前,通过土壤追施肥料来说并不会对秧苗的长势有什么影响。
2、旱育秧苗的根系更加的发达。水稻,虽然是“水”稻,但是在旱育秧苗的环境下,秧苗的根系会更加的发达、根系的生长量会更大、根系的条数会更多。而且,旱育、高台育秧也是东北地区普遍采用的育秧方式,与传统的湿育秧相比,在病害防治方面、操作难易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黑龙江农垦还专门针对旱育、高台育秧制定了一整套的生产技术规程以及壮秧的标准,从浸种、催芽到播量标准,从调酸到病草害防治,非常的详细。
3、秧苗第3叶完全抽出之后就可以分化出第一个分蘖。水稻的产量与分蘖数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平方米有效穗数也是水稻产量的组成因子之一。但是,水稻的分蘖则需要在第3叶完全抽出之后才开始分化出第1片叶的低位同伸分蘖。以此类推,第4叶完全抽出之后开始分化出第2片叶的同伸低位分蘖。在黑龙江寒地水稻种植区,最多可以利用第4片叶的低位同伸分蘖。但是,在吉林和辽宁地区,最多可以利用到第6片叶的同伸分蘖。
4、秧苗在7.5叶期进入分蘖的盛期。虽然说水稻的分蘖开始时间较早,但是由于营养生长量有限、根系吸收肥水能力有限,秧苗在7.5叶期才会达到分蘖的最高峰,也是对分蘖肥肥效反应最为明显的阶段。所以,分蘖肥需要在分蘖盛期之前施用,根据n+2的肥效反应公式计算,建议在秧苗5-5.5叶期追施适量的尿素,也可以酌情追施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如果尿素用量过大或者施用过晚,就会造成秧苗的旺长、徒长以及无效分蘖过多的情况,甚至会影响到生殖生长的分化。
5、秧苗在倒4叶完全抽出之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水稻的生长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打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营养生长适量、对生殖生长的分化以及产量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营养生长过量,则会抑制生殖生长的分化,造成生殖生长分化延迟;营养生长量不足,则会影响到最终的产量。所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一般来说,秧苗在倒4叶完全伸出之后就开始了进行生殖生长的转化,此时也是追施穗肥的最佳阶段,也是水稻对水分需求达到最高峰的阶段,也是水稻对除草剂最为敏感的阶段。
6、拔节期是控制水稻高度的最佳阶段。水稻在进入孕穗期之后,仍然还有最后3片叶的生长为完成,还有一定的营养生长的过程。特别是水稻生殖生长期也是水稻株高定型的最后阶段,因为生殖生长期有一个阶段是拔节期,在水稻倒2叶完全抽出之后开始进入拔节期。在这个阶段喷施1-2次的矮壮素、多效唑对控制水稻的茎叶节间间距、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有着较为有效的作用。
7、扬花之前遭遇低温会增加水稻的空壳率。水稻的生殖生长包括幼穗分化、花粉母细胞和颖花的分化、拔节、抽穗、扬花、灌浆等阶段。其中,前几个阶段对水分、温度、除草剂以及天气较为敏感。特别是在幼穗分化、花粉母细胞和颖花的分化、拔节、抽穗、扬花的阶段,出现最高温度低于17度的天气,就会造成上述各个阶段的分化障碍、花粉的活性,从而出现花粉败育、颖花畸形、花粉活性不足等情况而影响到扬花授粉的质量,造成水稻出现较高的空壳率,对产量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8、水稻从进入幼穗分化期开始直至成熟,至少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以黑龙江的寒地水稻为例,在6月末进入水稻的幼穗分化期,7月20日左右进入抽穗期,抽穗之后需要经过至少45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安全的成熟,按时间计算的话大概在9月15-20日左右成熟。所以,在水稻品种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有效积温以及气候特点选择有效积温在小于或者等于当地有效积温的水稻品种,否则在安全生产方面会有一定的隐患和风险。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上一篇:疫情当下,餐饮店的持续低迷,拿半薪的众多餐饮人如何走出困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