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家长。怎么样树立在孩子心中那颗太阳?
孩子,父母,家长作为家长。怎么样树立在孩子心中那颗太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平时,我们自己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事业从不懈怠,从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面镜子。父母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会给孩子的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这需要父母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作出正确的表率。父母时刻反观、反省自身,只有自己先做到,对他人才有说服力。
父母给孩子做榜样,一般需要掌握以下三原则:
1.以身作则
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不仅是一种权威,还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成为孩子的参照。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对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坏。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
2.以身示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对父母产生崇敬,并以此为榜样模仿效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为父母,要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3.说话算数
父母答应了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兑现,兑现起来有难度的事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如果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拜就会由于失信次数增多而递减。如果父母经常说话不算数,孩子也会下意识的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进而会演变为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
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和做法
仅仅是原则,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可能还没有太明确实际生活的情景运用。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实际生活的一些做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成为孩子的榜样。
• 尊重他人,从说话做起
虽然孩子上学以后会经常在学校,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也短了,但是在孩子心里,父母始终是自己最重要的老师。孩子虽然不会明确地表达自己要向父母学习,但是家长的说话方式以及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甚至会引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危机。
身为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对配偶的说话方式,如果经常发牢骚、指责甚至辱骂对方,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会认为原来自己的父母是这样的人!
反之,如果能随时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且赞美对方,孩子也会成为心中充满爱的人。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可我们大多数人却习惯于用负面的语言企图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用正面的语言,把需求说出来。怎么样的是正面的语言呢?
• 明确分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女主内男主外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式婚姻,但是在孩子看来,这样的分工太专制了。他们会纳闷:为什么爸爸从来不做家务?为什么所有家务都是妈妈一个人做的?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家一直是妈妈在孤军奋战。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起照顾家的责任,如果妈妈洗碗的话,爸爸就应该去倒垃圾,或者辅导孩子的功课,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有自我价值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概念。
• 如何吵架和道歉
婚姻家庭中,吵架是很正常的一件小事,面对孩子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吵架也要讲究艺术,尤其是说话方式。比如一方不同意另一方的观点时,可以这样表达:“我知道你这样做可能感觉不错,我也在尽力理解你,但我也得有机会说说我的不同意见。”
承诺在婚姻家庭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假如自己没能做到或忘记答应伴侣做的事情时,一定要真诚地道歉。道歉可以弥补伤口,修复感情的过程也可以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课,让孩子知道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 父母亲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很多家长认为有孩子了,就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亲密,怕孩子“学坏”。爱人之间的亲密拥抱和接吻可以很早就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他一个人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盲目强势霸道的坏习惯,也可以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 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氛围
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学习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与人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时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于形成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
因此,家长应该热爱学习,形成学习的家风,以自觉的言行熏陶子女。试想,如果家长经常约朋友打牌、闲聊,甚至带着孩子外出打牌、让孩子围着牌桌到深夜12点,处于这类环境下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呢?
•家长要注意在家用完东西就放回原处
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以培养孩子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这不仅会使学习环境保持整洁有序,而且可以节省寻找学习用品的时间。例如,在学习前把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拾干净,只留下学习用品、书籍、作业本等,这样既可以避免其他东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孩子舒适地写作业。
要求孩子在学习后将各种用品放回原处,再次学习时可以方便取拿。否则,学习时到处寻找学习用品,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情绪,妨碍脑力集中,降低学习效率,还可能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
• 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学习实践表,与孩子一起进行学习
家长可以阅读一些书报杂志,一方面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就书中的某些内容作为话题同孩子进行讨论交流,这对成为孩子的榜样、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常常会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在父母身上也会出现。在要求孩子改进的同时,家长也应该进行自省,不断发现并纠正自身的错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接下来我们还会分享一个Stop-Why-How原则。什么是Stop-Why-How原则呢?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我们除了及时阻止,还要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的原因,然后给孩子找一个代替方案,告诉孩子究竟应该怎么做才对。这就是Stop—Why—How原则。
情景分析一:当孩子在公共场所推或被推、或打人、抢别人玩具。相信不少家长都会脱口而出:你不可以这样!在这样(打人、抢东西)别人不跟你玩了!这样不乖哦!
其实,孩子发生这样的行为,背后是有原因可寻的。
首先,我们要排除,家里是否有长辈经常爆粗口或动粗打人,如果有,一定要改!否则孩子这样一点都不奇怪。
假如不是上述情况,但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绝大多数是因为自身语言沟通能力有限,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打或推或抢,是最原始的肢体表达方式,其实孩子只是想说“嘿!我想跟你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