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ARJ21和MD-90有什么渊源么?
客机,麦道,支线ARJ21和MD-90有什么渊源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的机身就是麦道缩短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近网上有一张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ARJ-21“翔凤”支线客机换上南航涂装的照片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初看下来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是当年的MD-90支线客机。的确从翔凤客机的发展来说,翔凤客机的研发制造商商飞前身就是承担MD-90国内组装生产的上海飞机制造厂,而且从当年上海飞机制造厂和麦道公司合作历程来说,与之前直接使用从美国进口的MD-82零部件国内组装不同,全新合作生产的MD-90飞机采用授权合作生产的方式,具体由麦道公司提供图纸和原材料,中国方面出设备和人工,其中除了发动机和航电设备外高达70%的零部件是由中方制造的。等于是当年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上海飞机制造厂已经完全掌握了MD-90这种小型支线客机包括机身、机翼等零部件在内的全套生产技术,而且上海飞机制造厂也得到了全套的生产图纸资料,所以后面虽然随着麦道被波音收购后,合作生产MD-90的计划也被迫下马。但是对于上海飞机制造厂来说,通过简短的合作授权生产,上海飞机制造厂获得了较为先进的支线客机生产技术,这一点从MD-90客机2000年正式下马,2002年ARJ-21既然开始研发就能看出端倪。毕竟对于当时的上飞而言,授权生产后上飞完整的掌握了机身、机翼制造技术,所以到后面研发制造ARJ-21的时候,只需要将原来的技术能够复制出来即可,剩下的包括发动机、航电设备依然还是从美国原装进口解决一个流程。其次从ARJ-21当前的市场优势来说,在国内大规模建设高铁和国内小型支线机场数量极少的双重前提下,实际上ARJ-21当下的市场空间并不是很有优势。毕竟以ARJ-21自身的发展前景来说,首先是其双发涡扇喷气发动机的限制也让其运营成本无法和使用涡桨动力的其他支线客机相比,如果通过加长机身来增加载客量或者提升航程的话,又会对已经在试飞取证阶段、体型更大、更有发展空间的C919小型干线客机形成直接威胁,毕竟只要C919基本型获得商业市场成功后,完全可以基于同一生产线研发一款缩短机身、类似空客A318这种衍生短程干线客机来弥补国内支线客机市场空白的问题。所以对于ARJ-21而言,向下受到国内大力发展的高铁阻碍,毕竟随着高铁时速的提升和高铁客运站都在城市内建设的便利性而言,小型支线客机存在一个飞行速度和高铁差距越来越小、机场普遍都在郊区乘坐不便利的问题;向上发展的话,首先尾吊气动布局也直接限制了其极可能加长机身挤进干线客机的优势,其次相比未来发展空间而言,如果真的将ARJ-21加长机身来争夺小型干线客机市场,那么肯定会对正在试飞取证的C919形成直接竞争,但是相比整体体型更大、更有发展空间、整体技术更先进的C919来说,当下的ARJ-21的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又不是很大。所以对于ARJ-21客机而言,未来能够真的占据优势的空间就是一些交通不方便、但是又不能修建桥梁、高铁、同时人口流动性还比较大的地区,比如这次雄安航空新引进的ARJ-21将要执飞的便是直飞渤海湾,将东北和河北、山东连接成整体的飞行计划。因为对于不管是青岛----大连还是天津、秦皇岛到沈阳、锦州、铁岭这些围绕渤海湾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但是由于渤海湾的阻挡,陆地距离高达1000公里的地区而言,两地一直以来的通航工具都只停留在轮船或者航空上,轮船存在速度慢的缺点、客机又存在利用A320、B737这类小型干线客机执飞存在机型过大浪费的缺点,而这次雄安新引进的ARJ-21航空属性、机型小巧、喷气速度快的优势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架是中国飞机,一架是美国飞机,没絲毫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一点渊沿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ARJ21就是md90的短版
上一篇:很多人建议,武汉市在疫情暂时取消老年卡。元芳,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