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的铁帽子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有什么区别吗?
亲王,爵位,郡王清朝的铁帽子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有什么区别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除此之外,“亲、郡王用金黄舆服,贝勒、贝子用紫色舆服”、“亲、郡王,贝勒为宗臣贵位,向例皆不戴花翎,惟贝子冠三眼孔雀翎”、“亲王服四正龙补服;郡王服二正二行龙补服;贝勒服两正龙补服;贝子服两行龙补服”等服饰穿戴上的不同,也能看出自贝子到亲王之间的区别所在。
综合来看,级别不低、工资不低、地位不低但更倾向于荣誉性爵位;不必承担过多、过重工作;不必被皇帝过度重视以致常遭训斥,绝嗣也不用担心皇子夺走爵位的“郡王”,才是性价比最高、最幸福的那一个!
参考文献:《清史稿·皇子世表》、《钦定大清会典》、《清稗类钞》、《啸亭续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朝代,作为满人入关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有着非常奇特的官僚制度,甚至他们的爵位制度也很有特色,不仅有汉化的爵位,还有满洲特色的爵位。有时候,同一个爵位,往往满洲和汉式的称号都有。
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爵位名号数量繁杂,很多人都容易搞混,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爵位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铁帽子王等等民间称呼,还有郡王和亲王等半官式称呼。
这一些五花八门的王爵称呼有时候让人一头雾水,很难分辨他们的区别,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一些都是王爷,高高在上,大概是区别不大,但是懂的人知道,虽然都是王爷,但是区别很大。今天说下他们都有啥区别。
议政王,这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事情的爵位称呼,主要存在于雍正前妻的清朝以及后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因为都能参加议政会议,和其他大臣一起的会议总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这个来源是满清早期的军事共议制度,当时满清高层还是还没有完成官僚集权,努尔哈赤的八旗更像是一个部落联盟,大汗和其他旗主的差距不大,议政王有着非常大的权力。最后被雍正建立的军机处取代。
辅政王,这个也是清初的王爵称呼,主要存在于顺治前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哥争权,最后都妥协,共立福临为皇帝,并且决定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所以两人被称为辅政王。
铁帽子王,这也是民间统称,类似于铁饭碗,因为清朝规定王爵隔世递降,但是为了表彰开国时候立过功的几位宗室,规定他们的爵位世袭罔替,不受递降的规定影响,一开始总共八位,后来又增加4位,总共12位世袭罔替的宗王一直到清末。比如多尔衮、济尔哈朗、豪格、代善等后代都是铁帽子王。
摄政王,顺治和宣统时期独有,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逐渐掌握大权,甩开了济尔哈朗独揽朝政,被顺治尊为摄政王。而宣统时期,当时他年幼,朝廷议定由其生父载沣摄政。属于官方称呼。
亲王,全称是和硕亲王,一般都是当世皇帝的兄弟、子嗣,封号为一字,附加亲,全程和硕某亲王,譬如多尔衮,全称就是和硕睿亲王。济尔哈朗是和硕郑亲王。这个从努尔哈赤时期一直到宣统时期都有册封。
郡王,全称多罗郡王,是第二等王爵封号,规格和待遇比亲王第一等,大致和亲王子相当,清朝规定亲王嫡子降一等封郡王。这个也是一直延续到清末,其中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所列出的这些都是清朝的爵位,我们先弄清“爵位”的定义是什么。古人云:“能以任职、功以赏爵”,爵位和职务不同,职务是有具体工作事务和一定权力的,如:工部尚书是朝廷负责建筑、工程部门的首脑,巡抚是负责省级的军政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而爵位是因功劳(一般为战功)或皇室血统而获封的一种荣誉称号,本身没有任何权力,但有一定的收入和待遇。清朝以前的爵位很多都有土地,他们的收入,一般是根据自己分封地的百姓户口数量所缴纳的税额决定的(万户侯)。清朝为防止造反,对所有爵位不再分封土地,直接按标准发放“年俸”。下面我们来看看清朝的爵位情况:
题目中的这些爵位都属于皇室爵位,很好区分,清朝采取的是皇爵十二等的制度,等级从大到小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实也可分为十四等,包含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但他们都是附属于王爵,这里就不列出)而且,清朝采取的是降爵制,就是爵位的下一个继承人会降一级继承,以此类推。如某人是亲王,他的儿子继位就是郡王,孙子继位就是贝勒,直至最低等的时候,就不再降低了。
今天只讨论题主说的五个爵位,他们的共同点是必须是爱新觉罗的皇室成员才行,以下为主要区别:
首先铁帽子王和亲王都属于和硕亲王,唯一不同的是铁帽子王不降爵,子子孙孙只要不作妖,世世代代都是亲王爵位。无论什么亲王,俸禄都是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朝服上的“补子”(用于区分官爵等级的图案)可以绣四条团龙。比较有名的亲王有:宝亲王弘历(乾隆)、怡亲王允祥(铁帽子王)、睿亲王多尔衮。亲王的俸禄如按康熙时代米价折算,折合现在人民币750万元上下。
郡王仅次于亲王爵位,我们的雍正就曾经做过“雍郡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也曾长期。其俸禄为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朝服上的“补子”也可以绣四条团龙。
贝勒在清代早期可是个了不得的称号,本身是部落首领的意思,清建国时最高统治阶层就是八大贝勒。入关后,贝勒逐渐演变为爵位,且排名在王爵之下。每年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补服为前后两团正蟒(脑袋在正面,坐姿状)。
最后是贝子,这是皇室爵位最低的一等,一般庶子都是先获封这个爵位。每年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补服为前后两团行蟒(脑袋给个侧脸,行走状)。
补服
这些皇室爵位也可根据年岁的累积或功劳受到升级,比如雍正帝就通过不断办差做过贝勒、郡王、亲王。也可能因为犯罪而受到贬降。刚出生的“阿哥”到成年前一般不会封爵,因为是皇帝的儿子,所以可以束黄色腰带,所以无爵位的皇子也被称为“黄带子阿哥”。好了,就说以上这些。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清代爵位。谢谢。
上一篇:历史上的今天,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您读过这篇小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