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年汪国真诗和李连杰武风靡全国,为何现在诗词和武术都小众了?
武术,现在,时代当年汪国真诗和李连杰武风靡全国,为何现在诗词和武术都小众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方面看,一是卖家无货。像汪国真这样的诗人和诗,没有了。写的不是垃圾就是口号,谁会去读。武术不断被现实击碎,需待实战真功,花拳绣腿,仅能练练身体。
二是买家无暇顾及。生存竞争压力每时每刻不压着你。快节奏使时间成为碎片,迎合的自然是感观直观的欢娱。诗歌欣赏也好、积累也好、创作也好,不但需要时间去积淀,更需要那份心境。而这两者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武术谋生无道,防身无用,况且需要拳不离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岂是今人能熬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物发展规律,盛衰交替。诗与武也难逃此命运。汪国真时代,人们内心的情感能被点燃。如今的小年轻们,处于快餐年代,交易年代,那还有被点燃的角落,新的娱乐方式替代了那个年代的寄托和慰藉,所以诗就小众化了。况且,诗不是必需品,不读诗饿不死,也不会有失落感。
至于武,也如此。
衰落就衰落吧,没啥,诗和武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不是大众化的事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为一个七零后,印象中是初中开始流行汪国真的诗,李连杰的《少林寺》似乎更早一些。哎呀!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这些记忆有些遥远啰……其实在当时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们更喜欢海子 、席慕容、徐志摩、亦舒等这些诗人的诗,汪国真的诗也看,只记得一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为此同学们还一起讨论说汪国真的诗是白开水。嘻嘻,这当然没有贬低的意思,因为记得当时文艺届提倡百花齐放才是春。
至于武术,先是《霍元甲》《陈真》等港澳电视剧深入人心,再有金庸 古龙 梁羽生的作品在一些小报上连载,经常在同学间相互借阅,甚至为了早点看完完整的故事上课偷偷地在课桌里偷看,(嗯,这个是不好的,要批评!)当时我把这些作家连成一付对联表示我们的喜爱:金庸 古龙 梁羽生;琼瑶 三毛 席慕容。 而做为内地出身的武打明星李连杰对爱好武术的男孩子可能影响更大,甚至掀起一股武校风,少林寺也成为很多少年向往的武术圣地。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也比以前大,各种多媒体层出不穷,网购快手成为常态,诗歌与武术也许也跟着商业化了。有少许在这个世界里觉得迷失了自我,想要追寻那些曾经有过的优雅的精神生活,做过的侠客梦,在渐渐安稳地平凡生活里,也许在重拾这样一种年少时的情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会方式改变了,社会可消费的文化产品极大的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过去靠单一文化产品爆红的概率越来越少,越来越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和武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精粹,现在确实是变得越来越小众了,主要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时代潮流变了,潮流中的主力军喜欢什么,潮流的导向就是什么。
一、为什么诗词现在不那么流行了?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里面确实有很多的诗歌,但是那是作为学习任务出现的,学生不管喜欢不喜欢就得必须去学,长期下来对于诗歌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习之余根本不会去看什么诗歌,更别说喜欢诗或者去写诗了。
再就是诗这东西,需要才气,没有几分才气的人,连诗都看不懂,更别说去写诗了。诗歌一般是对社会生活产生共鸣,有情绪波动,现在的年轻一代,都是顺风顺水的,处于太平盛世,那里来的对社会的颇多感触呢?或许失恋是一种情绪波动。
最后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时间去看书,去爱上书籍,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比较浮躁,都在忙于生活。我大学毕业后立马工作,平时的时间都拿去工作了,那里来的时间去读书呢?可以说给我去读其他书的时间很少很少,有时间我都是去读专业书籍去了。可能我比较懒,没有像挤海绵那样去挤海绵吧。
二、武术必须吃苦,还需要时间,现在急于求快的年轻一代没有时间等待,还有就是武术不太真实
武术在以前或许是能够当饭吃,例如成龙,李小龙,李连杰这些功夫明星,演电视局电影非常好看。但是现在练武术能干啥呢?我觉得去当保镖你不会用枪,人教都不会要你呢?这年头人家开一个跆拳道比你开一个武术馆挣钱的多!
我仔细会看了现在的武术电影都非常的魔幻化了,除了《叶问》系列,其他的关于武术的电影都西化了,变得非常的假,因此现在的年轻一代们认为武术是假的,是神话一样的东西,都是骗人的,演来看看的。
总的来说,武术以后只会存在于电影的荧幕上了吧,变得越来越不是中国武术了。
上一篇:制药厂里的化验与分析是什么岗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