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孩子一到晚上就怕猫怕老鼠,怎么帮助小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呢?
孩子,恐惧,害怕小孩子一到晚上就怕猫怕老鼠,怎么帮助小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故事一:泡泡和爸爸走在路上,旁边一位阿姨在遛狗,小小的腊肠突然跑到泡泡的脚边,泡泡吓得大哭,爸爸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你看,狗狗多可爱啊。”泡泡抱着爸爸的腿往上爬,哭得眼泪鼻涕都出来了。爸爸继续劝说:“你不是喜欢看汪汪队吗?汪汪队都是狗狗啊。”泡泡完全不听爸爸在讲什么,哭到打嗝。
理论分析:首先,故事中泡泡爸爸的做法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无效的。
孩子感受到恐惧是非常普遍的。从婴儿期开始,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恐惧对象。研究表明,0-6个月的婴儿会害怕突然失去支撑和大的噪音,7-12个月的婴儿会害怕陌生人、突然出现的意外的逼近的物体,1岁的孩子会害怕与父母分离、伤害、陌生人,2岁的孩子会害怕大的噪音、动物、黑房间、与父母的分离、庞大的物体或机器、个人环境的变化、不熟悉的同伴。
幼儿期的恐惧主要来自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和他们混淆外表与真实的倾向,也会有一部分来自个人的经验或者听到的故事,而这些恐惧会随着儿童的成长变化或者消失。幼儿更害怕看起来可怕的东西,而不是真正能够带来伤害的事情。比如他们更加害怕卡通妖怪,而对火灾等画面觉得有趣兴奋。
家长在孩子的恐惧情况发生时的反应往往是不以为然的,和故事一中的泡泡爸爸一样。大人认为这没什么可怕的或者说不值得有这么大反应,所以在处理孩子恐惧情绪的时候通常的几种做法是劝说、强迫甚至嘲笑,这些做法不仅没有效果,有时候还会有反作用,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
针对3岁左右的孩子害怕动物,尤其是狗的这种情况,下面这个故事有着正确的示范:
故事二:泡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谷伯伯家做客,按响门铃,谷伯伯家的新成员“奥巴马”冲了出来,奥巴马是谷伯伯从朋友家领养的小狗,非常乖巧,见到这么多客人也不叫,只是兴奋地围着大家转,使劲嗅着气味,仿佛要把大家都记住一样。泡泡一看到小狗狗立马就抱住妈妈的腿要往上爬。妈妈把泡泡抱起来,一只手安抚地抚摸她的后背,一边对小狗说:“你好呀,奥巴马,你认识我们了吗?这是泡泡,我是泡泡的妈
妈。”这个时候,泡泡从搂着妈妈脖子把脸转过来看着奥巴马,很好奇是不是小狗会回答妈妈的话。奥巴马汪汪叫了两声,泡泡又搂紧了妈妈,把头转到妈妈背后去了。泡泡爸爸双手抱起奥巴马,笑着说:“宝贝你看,奥巴马很乖的,不会咬人的。”泡泡不理爸爸。爸爸笑笑,抱着奥巴马和抱着泡泡的妈妈坐在一起,一边和谷伯伯聊天一边给奥巴马顺毛。泡泡坐在妈妈怀里,一会看一下爸爸,一会看一下奥巴马,5分钟后,终于忍不住轻轻碰了一下奥巴马的耳朵,奥巴马看看泡泡,扭头继续闭着眼睛享受泡泡爸的摸毛。这下泡泡可不害怕了,伸手和爸爸一起摸着奥巴马。几分钟后,泡泡就和奥巴马满屋玩着你跑我追的游戏了。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直到我发现了【猫小帅识字】应用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