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都说作家方方抖落出一批公知、恨国党,大家说说都有谁?
自己的,日记,的人都说作家方方抖落出一批公知、恨国党,大家说说都有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说XX抖落出一批公知、恨国党,大家说说都有谁?
直到这个日记出版我惊呆了。红底黄字黑口罩,这不就是国外常见那一套吗
反华的漫画或者照片都是这个配色。可怜武汉,从此被全世界记住,不是作为一个“英雄城市”,而是一锤定音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病毒城市”
胡锡进微博里说的: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会因为一本“XX日记”而坍塌掉,我支持这个判断。这个社会需要有真实的更高承受力,而不是仅仅嘴上说说。
同时我要说,公众有充分的道义权利表达他们对“XX日记”的强烈不满,这同样是多元的重要维度。
XX日记事件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同时又发出强烈的警示,不能忽视。
愿XX日记事件带来的是社会进步,愿全体国人秉承最大理性,达成最大共识,愿透过警示,能坚守底线,保守常识,信守正义,恪守良知,守望我们共同的福祉。
XX成为现实生活的争论焦点,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真理不辩不明,争论未必是一件坏事。但透过XX日记事件发生的林林总总,最终需要全民形成警示达成共识,共同推进社会进步,增进全民福祉。
以下摘自凤凰网XX日记事件的十大警示
警惕族群撕裂对立
今天看到一个网友在朋友圈诉苦,说自己因为在亲友群里,自己支持方方,而反对她的亲友们对她群起而攻之,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最后作为群主的亲戚一怒之下将她逐出了亲友群。
何止是亲友群,这几天老乡群、同学群、好友群、驴友群等等,几乎都发生了这样的故事。结果是多年的同学不欢而散,多年的知己割袍断义,多年的好友恩断义绝,多年的夫妻反目成仇。
甚至有人根据朋友圈转发有关XX日记的文章立场,直接将意见不和的好友一个个删除。
谁承想,一次XX日记事件,让这么亲情、爱情、友情遭遇了危机和考验。
传统中国社会,一般都认为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认知差距,仇官仇富影响社会稳定。十四年前为达成共识,才有了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建设。
西式民主选举,也常常造成族群撕裂。为了支持某一位候选人,也常看到一些夫妻失和的花边新闻。特别在台湾,深蓝和深绿在选举博弈过程中,族群撕裂更加严重。
正因为反思西方对抗式民主,中国提倡并发展协商式民主,践行中国和谐中庸的社会传统。
但XX日记事件出现后,原有的平稳被打破了。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现象,支持还是反对方方,不能隐瞒和含糊。
我的朋友圈不下十位好友,反复征询我对XX的态度,让我想到网上一个最新的段子:当下网络上的主要矛盾,是支持XX还是反对XX的矛盾。
越是有争议的事件,越不是简单的是还是不是。对XX的支持和反对,更是深层次的价值观碰撞。
但碰撞的各方都应有共同的底线,对方不是异类而是同类,是共同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人,更不是除之后快的敌人。
如果因为支持还是反对XX,造成族群撕裂,这不仅是XX出了问题,而是对社会发出了警示:达不成共识形不成和谐的社会,是乱象来临的前奏。
警惕法治思维缺失
XX日记事件的争论,迄今为止让人遗憾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争论,都存在法治思维的缺失。
法治是一个社会的底线,也是能够清晰辨别对错的标准。当然判断任何一个事物,可以从政治的、经济的、人性的、社会的等各种角度进行评判。
但如果批评上升到除之后快的敌我地步,这时批评双方都应坚守法治底线。这一点在四十多年前是有着深刻的教训的。
因为文革砸烂公检法,政治成为判断一切的唯一标准,而政治又由权力执掌者说了算,最后演变为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文革结束以后,党内痛定思痛,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此次方方日记事件,整个过程中,方方没有违法犯罪,包括 她的日记授权海外出版,也是她正当权利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无论网上舆情如何汹涌,但并没有官方打压方方的行为。
这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表现,值得高度点赞。但同时也映证了方方日记的撰写出版,没有触犯国家法律。
这个世界的罪过,是由法律审定的。越是十恶不赦的罪过越不能由某一个人的口诛笔伐替代。而批评一个人,更不能突破法治底线。
警惕圈养思维定势
方方封城日记批评多、追责多、悲情多。
在后来武汉得到中央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持后,武汉抗疫越来越呈现出感动美好进取的一面,但贯穿方方六十篇日记的主线和基调,并没有反映这种变化。
网络上批评方方的人,找到了一条非常充足的理由:你是体制内的人,你端着人家饭碗,结果你吃里扒外。说得更难听一点,是吃谁的饭砸谁的锅。
这种思维是非常不正确的。首先这种思维贬低了组织的初衷。仿佛组织在收买人心,圈养一群为之歌功颂德的人。
组织的三大法宝,其中之一就是统一战线,即处理好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便于统筹全国力量进行伟大的建设实践。这岂能是一个圈养的低劣思维?
第二个说方方吃人家的饭砸人家的锅,不知感恩戴德。这更是与现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的“恩主意识”。方方没有恩主,如果说有也是她的读者。她也是一名劳动者,她是靠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勤奋写作立足人世。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在市场经济中,人人都是纳税人,人人都通过劳动交换生存。就是包括官员也是靠自己在行政岗位上的劳动养活自己。所以本质上,除了父母对待年幼的子女,不存在谁养着谁。
就像一位民工,不可能是老板圈养的。方方吃自己的饭,她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都可以体面的活着,无须仗仰谁的鼻息。这也是她不在乎做不做省作协主席的底气。
警惕唯出身论标准
新中国已经建立七十一年了。建国出生的人都已古稀之年。
但谁也没有想到,建国七十多年后,文革结束四十多年后,在反对方方的一方中,有人用出身论来攻击方方,让人深感遗憾。
回想文革,遇罗克的《出身论》如一道闪电,洞穿了那个荒谬的时代。如果唯出身论,这个社会岂不是陷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打地洞的循环?社会又何谈公正和进步?
用出身论来判断一个人,是典型的诛心之论,我批不倒你,用你出身的烙印打击你。可以想想,如果唯出身论,中国现在应该还是夏朝奴隶制时代。用出身论攻击别人的人,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是贵族?
出身论的荒谬,更体现在背叛出身的比比皆是,更有不肖之子离经叛道,数典忘祖。出身论这样的历史垃圾,被人一拿出来就散发着恶臭。
警惕强势话语垄断
方方日记事件,双方都有一点需要反思。这就是都在抢夺话语垄断权,形成有利自己的强势话语垄断。
为了达到自己的强势话语垄断目的,一方给另一方扣上“左”的标签,一方给另一方扣上“背叛组织”“卖国嫌疑”的帽子。并且双方炮制的这些标签、帽子都是唯政治论,没有半点法治的踪影。
上一篇:蒲公英泡水怎么处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