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能够识文断字的妇女是不是成千上万?
女子,识文断字,古代中国古代能够识文断字的妇女是不是成千上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古代能够识文断字的妇女是不是成千上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女子教育不如男,衣不果腹,有多少女不教育不及男,男尊女卑,女再教育多者,不能步出闺门,象卓文君,武则天,古代才女,都出在大户人家,教育不公,女子也能识大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人们认为古代中国女子倍受摧残并无女子教育可言,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女子被排除在学校教育大门之外,不等于社会放弃了女子教育,相反历代统治阶级,无不对女子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古代女子教育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德育,智育,美育,母性教育,劳动教育等诸多方面,其中的德育是最主要的内容。
反对女子读书识字的理由是:“妇人识字多诲淫”,不过正统女教占统治地位的意见还是主张对女子进行基本的文化书算教育。
首先,基础知识有助于提高相夫教子,治家理财的能力,所谓“只愿女儿粗识字,酒谱茶经相夫子”,清代陆思仪说的更直接“教女子只使之识字,不可使之知书义”。盖识字则可理家政。治货财,代夫之劳,若书仪则无所用之。
其次,女子应当接受读书识字基本教育,可以立于明理修德。李晚芳就指出:读书则见礼明透,知伦常日用之事。
尽管孔子在很早就把女子教育列入“治民资本”,一般早期女教读本从教育的立场出发,对发展女子的聪明的态度还是比较宽容的,在春秋时期女子教育也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妇女的才智也得到较多的发挥,受到社会的褒奖。
李清照是宋朝南渡前后的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才女。李清照自幼便显露出过人才华,18岁嫁于名仕照明城,名城对铜器,古董和石刻碑文考证下过极深的功夫,所著的《金石录》深受后世文史学者的重视。二人志同道合,恩爱融洽美满幸福,共立“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字。”
就文学天赋而言,清照胜过明城,填词多描写悠闲生活,意境清新,起初明城不服,一年重阳节,明诚又出公差,清照思念丈夫,填《醉花阴》词一首寄语明城。明城叹赏之余,突然心生一计,穷三天三夜之功,填词十五首,并与清照词一起同人品评。陆德夫品评再三,正色道:其中有三句最佳,莫道不销魂。连转西方,人比黄花瘦,正是清照词句,明城至此甘拜下风。
仔细考察中国历史上女子教育落后的原因,将女子排斥于科举取士之外的做法,当是最大的负面影响因素。隋唐时期兴起值清末废除的科举考试,是古代知识分子获取功名向上攀升的重要途径。然其规制虽一直在变化之中,但不准女子应试,却是一以贯之的传统,致使科举英才的行列中,竟无一巾帼之人,真乃令人抱恨。
时至清末,随着西方进步理念的引入,社会进步提速,科举制度被废除,女子受正规教育的人数大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子因数千年压抑而蓄积的巨大能量,在数10年内爆发在诸多领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足可与须眉抗衡比美。真乃才女满天下,
名媛变九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别说古代了清末民初时又有多少男人能够识文断字?路边摆滩代笔写信的就是一个佐证,更别说女子了。说古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富户,穷人家三间土房插一圈竹篱笆弄个"柴扉"就算大门了,哪来的“二门不迈"呀!
别管什么年代当父母的都盼着自己的儿女有出息,但凡有一点条件都会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但逢盛世的节点都会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彰显他(她)们的风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基本上都是重男轻女的,所以说不一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七二年上班的,当时班里找个读报纸都没有,都没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代是成千上万,因为皇帝公开说过支持女子读书,认为女子也应该读书。中国历代女性文学家出自宋代的占比例百分之八十七。宋代皇帝还专门集女子文集出版过。
更重要的,宋代女性可以应童子试,并接受封诰。
上一篇:一个20岁的男孩子每天和妈妈打电话的时间超过3小时正常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