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元璋为何为难孔府后裔?
朱元璋,孔子,论语朱元璋为何为难孔府后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宋朝名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将儒家学说又一次推上了顶峰,但朱元璋对此一直心存怀疑。他曾经和 开国功臣刘伯温谈到过孔子的《论语》,刘伯温认为孔夫子一生也没怎么做过官,他的《论语》也不过是和弟子们坐而论道的记,倘若宋朝的赵普真的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岂不是说,只要背熟了《论语》,人人都可以得天下吗?朱元璋来对刘伯温的观点非常认同,他也没有从论语中找到治理天下的内容。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孔子的思想是怀疑的,所以他将《论语》归为“邪说”加以严厉禁止,他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贬低孔子的地位,并且对孔子的嫡系子孙“衍圣公”百般的打压和责难。
第三、为难孔府后裔是打压文人集团的政治需要。中国古时的读书人一根筋认死理,他们宁可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也要和皇帝们争论,在他们看来,他们是读书人,是“道统”的代表,纵然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但道义却会站在他们那边。朱元璋不信这个邪,他要利用对孔府后裔的为难和打压,让整个文人集团收敛气息,降低身段。
朱元璋选择了让当时的“衍圣公”来拜见他,并且不能称病不来,这就令文人集团颜面扫地,他用自己强大的国家机器向文人集团宣示,天下是朱元璋的天下,别以为读几句书就可以不尊重他这位新主子。
综上,就是我认为朱元璋为难孔府后裔的主要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元璋撼不动孔子,只能退而求其次,撼孟子了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诏: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天下强烈反对,作罢。
孟子早就骂过朱元璋这种人: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废宰相的是朱元璋,罢通祀的是朱元璋,真可谓“无不为已”,被孟子预言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以下两点可以解释朱元璋的所为:
1.朱元璋凡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论语》是孔子的作品,他曾经尝试在《论语》中找治国良方,但没找到,这令他失望,他认为孔子的《论语》不是经过实践得出来的,他怀疑孔子的成就,人们过度吹捧了孔子的地位。
2.宋濂、刘伯温是朱元璋的谋士,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人嘛,有时难免会恃才傲物,多少会令朱元璋不爽。夺取政权后,朱元璋就借机杀鸡儆猴,他用羞辱孔子后人的方式,杀杀读书人,包括宋濂刘伯温们的威风,言外之意说,我的地盘我做主。
孔子的后人被羞辱,只不过是当了朱元璋的工具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元璋为难孔子后人,主要是源于治国的理念不同,也源于朱元璋的出生和经历。
在明王朝建立的初期,百废待兴,由乱入治的的开端,正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得到腾飞的大好时机。
俗话说“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谁是皇帝,谁就是全国的中心,所有的人才都会围绕他转,都想为他效力,都想将自己的才华展现给皇帝,打破了头也要往上贴,只为攀龙附凤。
在建国后的某一天,朱元璋和自己的功臣刘伯温忽然间就聊到了孔子所著的《论语》。
他的这位功臣对于这位历史人物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见解,他觉得,其实孔子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的做过官,并且他所著的《论语》也仅仅只是和他的学徒们坐在一起谈经论道的记录而已。
说到《论语》,最出名的要属宋朝开国宰相赵普,他的半部《论语》打天下和治天下。
刘伯温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有才华的人往往看不上别的文人,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
刘伯温当时就说了:“如果宋朝的赵普真的是用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岂不是说,背熟了《论语》,人人都可以得天下吗?”他停了一下,故意卖个关子,等看到皇帝露出疑惑的表情,才故意说完:“可见赵普没有讲真话。”
这话一出,朱元璋果然爱听来说。朱元璋是个农民出生的皇帝,正因为是农民,小时候吃苦的经历会影响到他的思维,而且朱元璋生性多疑。刘伯温这话可谓是正中下怀。朱元璋当即就说:“太对了,我就曾试过在《论语》里找治国之方,可是怎么都没有找到。”
于是,朱元璋便不用《论语》治天下,并且将《论语》归为“邪说”加以严厉禁止。他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贬低孔子的地位。对孔子的嫡系子孙“衍圣公”百般的打压和责难。更加夸张的是,朱元璋还将儒家“亚圣”孟子赶出了孔庙。
这种对儒家圣人的打压,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要知道,在历朝历代,孔子的后人都会有一个封号“衍圣公”,从汉朝后,孔子后人就受到了这样的优待,山东的衍圣公府邸还都成为了圣人之府,孔家后人也都被称为天下第一族,不管去哪里又是风光无限好,皇帝见了也都会给足你的面子。
然而,朱元璋这个农民皇帝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作为皇帝,别人都眼巴巴地贴上了只为加官进爵。只有他孔家后人,不仅不来朝见皇帝,甚至建国至今连鸟都不鸟他这个大明朝的开国皇帝!
这个罪当如何?罪该万死!
但孔子的后人不能杀,怎么办?
那就永不录用!
当时也恰巧孔子后人倒霉。
在朱元璋坐上皇位后,远在山东的“衍圣公”正好生病了。于是,朱元璋下旨让他来南京朝见皇帝。
“衍圣公”因为生病没有前来,而是派了儿子前往南京。年轻的孔子后人来到了朱元璋这里,便立刻向朱元璋解释了,自己的父亲因为卧病在床,所以不能来朝见皇帝。
上一篇:急诊科医生的绩效考核能否用接诊人数和收住院病人数来衡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