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稻高产栽培如何管好水?
水稻,秧苗,生长水稻高产栽培如何管好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你好,水稻高产栽培涉及到品种选择、播种抽穗期安排、栽插方式的选择、水肥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是一个不同组合方式,水肥管理有一定的区别,大田生长期间的水管理基本相同,我以成都中迟熟优质杂交水稻机插秧为例,解说水管理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成都中迟熟水稻播种期分为蔬菜茬口和小麦茬口,蔬菜茬口播种期可以从3月25日开始,小麦茬口的是4月12号开始,4月20日以后播种,需要选择全生育期148天左右的品种,以免抽穗期落到8月20日左右,这个时期雨水偏多,灌浆结实期间有低温,影响灌浆结实效果,产量降低。
一、苗期水管里
秧苗期管理以培育壮秧为主,在品种确定、播种期确定的情况下,培育壮秧是奠定产量基础的重要手段。@今日头条青云计划
机插秧苗期的关键措施是“盘根成毯、控制苗高”,经过暗化催芽后,进行田间摆盘,这边采用硬地硬盘育秧模式的比较多,根据无纺布的宽度,摆两盘半(平2盘,竖1盘)。正常温度盖无纺布即可,今年4月温度波动较大,为了防御低温盖厚薄膜一层,灌水上厢,这种情况下,以保命为主。正常情况,前15天厢面不需要上水,促进根系生长,后期保持厢面湿润,后期控制苗高,秧苗老健,有利于插秧后快速返青。
二、大田水管里
1、插秧前后
机插秧是小苗移栽,取苗过程存在植伤,为促进返青,在底肥中加入锌肥。移栽时田间保水1寸左右,对于高低温都有很好的防御作用,农技口诀“寸水栽秧,浅水分蘖”,说的就是这种转态,可以保证秧苗快速返青。返青追肥后,干干湿湿促分蘖,早期分蘖容易上林成为大穗,对产量构成有利。
2、适时晒田
在田间苗蘖数达到18万左右,开始晒田,大田实际操作是看到两行秧苗叶尖靠近(封行)时,就是最后一田水,自然落干后开始晒田。晒田标准:白根上翻,叶片直立。
3、后期水管里
进入孕穗期后,保持适度深水,促进幼穗分化,形成大穗,达成产量构成正向提升。
抽穗灌浆期保持深水,尤其是高温天气,以水调温,以水控温,改变田间小气候,提升授粉结实率。@三农禾本多
中间的时期正常水分管理,灌水一次,等自然落干,再次灌水。
水稻八成熟开始排水晒田,利于收割机下田收割。
总之,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水管理是关键措施,以水调温,以水促肥,不同的生长时期,植株需水量不同,根据秧苗状态,进行排灌。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不同意见及建议,欢迎在对话框留言。
【欢迎关注“三农禾本多”,收藏、分享本回答,共同传播农业知识、农业生产技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稻生长于水田里,水是禾的命又是禾的病。水稻生长各生育期对水的需求量是不相同的,合理科学满足水稻生长时期的需水量,不仅仅提高水稻生长过程中对不良气候的抵抗能力,且轻快实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以根促苗、以苗促穗,稳产高产”的目标。在水稻种植栽培过程,各个阶段怎么才算是管理好?为了能解答好问题,请教了种植水稻经验丰富的大姑,分享给大家。
1. 育苗
水稻的育苗是水稻生长的开始,育秧至关重要。从播种到出苗,约7-9天时间,以培育种子根为主,此期一般不浇水,棚内温度不超过32℃,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或中午秧苗萎蔫时或床面干裂要及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要揭膜浇水,要在早晨或者晚上浇,一次浇足浇透,减少浇水次数。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浇水时间宜在早晨或者晚上,每次浇足浇透。在水稻苗3叶期前保持秧苗湿润,促进根系和叶片快速生长;3叶期以后以控水旱管为主,做到不卷叶不浇水,雨天做到雨停田干。水稻育秧不要长时间保持深水层。
2. 插秧
水稻大田插秧时,田块水层控制在2厘米左右,需要有薄水层但水不能太深,利于快速立苗,这样可以把握株行距一致。
3. 缓苗
插秧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水吸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插秧后3-4天,才开始长新根,根吸收能力逐渐恢复,叶片由黄转绿,新叶开始长出,这段时间叫缓苗期。要缩短缓苗期,增加苗成活数量和质量,插完秧后立即灌深水,水深为苗高的一半,目的是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体内水分失调。2-3天后,保持水层2-75px的浅水层,以提高地温,促进新根新叶早生快发。
4. 分蘖
整个分蘖期分为三个阶段,分蘖初期:采用浅水与湿润灌溉相结合,有利于增加茎基部的光照强度,加强土壤养分的分解,促进根系生长。分蘖期间稻田不能长期深灌,当稻田水深达5厘米时分蘖推迟,分蘖总数和有效分蘖数减少。分蘖中期:适当露田保持湿润有利促进根系粗壮生长,达到低节位多分蘖且植株健壮,成穗率高,为培育壮秆大穗打好基础。(深泥脚田、冷浸田延长露田时间,以露为主)分蘖末期:田间禾苗封行,及时晒田,晒田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要适度排水晒田,以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晒田时,放水落干3~5天,再上新水保水2~3天,再放水落干,如此往复2~3个回合,但晒田必须因地因时进行,在水源无保证,有可能出现夏旱、伏旱的地方,则不能盲目晒田,否则会造成水稻中后期缺水受旱减产。 5.孕穗、抽穗
分蘖后期到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也是耐旱性最弱的时期,此期如果缺水,幼穗发育受害或受阻。在拔节孕穗前期保持湿润,保证通气良好,后期适当建立浅水层,特别是抽穗前5-15天内保持浅水层,其余时期以间歇湿润灌溉为主,采取陈水不干,新水不进的管水办法,保证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在抽穗开花期采取间歇灌水的方法。此期田内水层管理应保持3厘米左右,灌好“养胎水”,防止干旱受害。水稻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应保持1~2寸水层,确保穗大粒多。抽穗期间稻田水层应是0.5~1寸,若此时田中无水受旱,不仅抽穗不齐,甚至造成抽不出穗来。
上一篇:电视机屏幕碎了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