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创作文学作品时,剧情和人物哪个更重要?
人物,的人,剧情创作文学作品时,剧情和人物哪个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是不是既真实又有趣?这些细节,既可以当暗示,铺垫,又可以真的拿来当作故事去写。这些人物的设置,就已经为你提供了很多故事剧情。你还需要苦苦思索接下来的剧情我应该怎么构思吗?这岂不是美女排好了队等你挑选?
2、衣着打扮
1)衣着打扮的概述
衣着打扮首先是做为一个人的需求,其次它还象征了一个人的金钱财富,身份地位,品味爱好。在小说里同样也是。写作时描写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最基本可以代表这个人的金钱地位,稍高层次可以代表这个人的爱好品味,最高层次的是代表这个人的思想。
这让我想起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说一个叫别利科夫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戴着帽子,穿着大衣,踩着长筒靴,手里打着把伞,永远像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这是主人公的外在形像,但他的内在思想也是这样,装在套子里,生活在各种条条框框,教条规矩里,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光如此,他还要求别人也这样生活,所有与他在一起的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莫名的拘束。到了后来,别利科夫成了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代名词。
还有就是我以前曾提过的《红楼梦》里的衣着描写,有关于林黛玉的,有关于林黛玉的衣着描写很少。林黛玉的衣着和薛宝钗的衣着对比,林黛玉是暖色调的,薛宝钗是的冷色调的,这种色调的挑选代表了人的思想,一个是思想活跃,挥散自由的,一个是冷静理智,中规中矩的。
再比如林黛玉初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眼,对众人衣着的描写。但着力描写的,却是王熙凤打扮的看似珠光璀璨、彩绣辉煌,华丽到了极点,其实七零八落,像一只五彩的山鸡。
很显然,王熙凤为在老祖宗心疼的外孙女儿面前第一次亮相,是刻意打扮了一番的。因为华丽的服饰显示了对这次见面的看重,这既能讨好巴结贾母,又能在黛玉面前表现出自己出色的容貌、出众的才能和显赫的地位。但是,无论她怎么刻意打扮,也摆脱不了骨子里的俗气。
王熙凤本来就不通文墨,对色彩的和谐搭配当然是谈不上高雅了,眼里只会有俗艳的标准。你看她上身红袄,下身绿裙,主色就对比强烈,再加上外罩褂子的石青色、裙边宫绦的豆绿色、佩玉的玫瑰色和头项首饰的金色,简直是一堆色彩的大杂烩,叫人眼花缭乱。这种花哨俗艳的服饰正透露出王熙凤审美观的低层次。
同时,大红的主色又折射出她性格的泼辣;色彩的凌乱堆砌又暗示了她工于心计、占尽便宜的刁钻;头饰的富贵辉煌则一方面合了她的名字(凤钗——熙凤),另一方面还显示出她的权力欲(凤钗居头顶,为最高地位)。总之,王熙凤的服饰是她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是性格的反映。难怪林黛玉乍一见就觉出她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了。
写完王熙凤,接着着力描写的就是贾宝玉。这样写有两个好处。第一,写黛玉见过了众人之后再来写宝玉,可以集中力量写宝黛相见,突出重点;第二,宝玉出门刚回来,可以顺理成章地分两次写他出门的豪华服饰和家常服饰,更全面地展示宝玉的形象。也更能理解当初那种富豪之家日常服饰的细节变化。先前穿着是什么样的,回来之后,换了衣服又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会看的这么细,这也正符合了作者前边提到的林黛玉时时在意,步步留心,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初步展现她的性格。等到宝玉回来后,再写她的外貌,反映她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形像就全面了。
特别是她的外貌通过宝玉的眼睛来写,更是一箭双雕地表现出宝玉对黛玉的特别关注,为整部作品写宝黛爱情张目。尤其是不写黛玉的服饰,用意颇丰:
其一,黛玉因母亲刚去世不久,衣着必然素淡,素淡的衣饰没有必要写;
其二,黛玉的美貌是无需用服饰来衬托的,这更与王熙凤形成了对照,越发显出了凤姐的俗艳和黛玉的素雅;
其三,可暗示出黛玉在衣饰上不刻意求丽,衣着普通到令人忽视的地步,这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黛玉的性格;
其四,更重要的是,在宝玉眼里,服饰是次要的,可视而不见,重要的是人本身,是人的精神气质,是人的心灵;
其五,用较多笔墨描写王熙凤和宝玉的服饰华美,也是为了凸显其富贵气象,这与他们在贾府的特殊地位是紧密相关的:一个是握有贾府实权的琏二奶奶,一个则是贾母的掌上明珠。而黛玉不过是刚刚来到陌生环境的寄人篱下的亲戚。
这么多的用意,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考虑,写到那个时候,自然水到渠成。
大家想一想你们作品里边,有没有对衣着打扮相类似的描写。就像我在概述里说的,你的文里边的,有没有通过描写最基本的服饰升级,来彰显主人公财富地位的升级,通过周遭人们的反应,来让读者获得代入快感?
同样是描写衣着打扮这一类的人物附加属性,还可以象征其他的东西。还拿《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桥段来说,扇子本来是用来取凉的工具,却成了听响的东西。这是为什么?这又能代表什么?
当然,有些作者会说,写网络小说也需要这么深吗?这其实不是深不深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的问题。同样的是拍电影,有些人拍成了十面埋伏,有些人拍成了卧虎藏龙。同样的篮球场,有些人打成了科比,有些人连个三步上篮都不会。
这些都是成就精彩的工具,而不是因为举了名著里的例子和写作手法,就只能用在名著里,不能用在网络写作上。另外,虽然我们在重点讲解衣着打扮,但不代表就是让你全篇不断地写衣着打扮,只是让你更会写衣着打扮。
2)、衣着打扮的划分
衣着打扮只是我随口说的代号,在修辞上,这叫借代。衣着打扮还包括交通工具,私人住所,人物附带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人物金钱财富、权力地位、品味爱好的东西。
这些东西使用巧妙了,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只要你用到了它,认真考虑之后再去写,得到的效果甚至连你自己会感觉不可思议,自己怎么会写出来这么有创意的东西。
说到这里,我再强调一遍:别总是拾人牙慧。看到别人写武侠小说,自己也跟着写。然后发现不知道武侠小说里边用什么兵器,就再翻别人的武侠小说,发现书里边的人用剑,然后自己也跟着写人用剑。然后又发现不知道人物应该用什么武功,你再去翻人家的武功名称……
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一个问题:磨损定律。任何一个百分百的东西,不断地往下传的时候,就会被磨损。除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思想体系。
百分百的剑,他可能只写出来百分之七十。你从他这百分之七十的剑里学到了百分之五十,经过你的斟选,最终你写出来的剑可能只剩下百分之三十。
这种磨损就像铁锈,不断地侵蚀包裹这把剑,侵蚀包裹的面积越来越大,露出来的光亮锋利就越来越少,最终就成了一块锈铁,那还不如拿一把菜刀呢。
这就是照搬着金古梁的书,模仿着写,永远写不出来和古金梁同水平的武侠作品一样。你要学一个尽量完整的文化,尽量完整的知识点,融入自己个人的真实心得体会,写出代表你个人的思想的作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