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山东是孔子的家乡,假如他看到今天的农村,他会怎么赞美?
孔子,山东,现在山东是孔子的家乡,假如他看到今天的农村,他会怎么赞美?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理乐崩坏,跳下泰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假如孔子穿越到2500年后的家乡鲁地山东,看到今天的新农村,他会怎么赞美?欲知孔子对新农村的誉美之词,我们得先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最核心的是“德政”。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第一句话就说到:“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说像德政就像最亮的北极星⭐一样,其他星星都围着它转。
孔子接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可见孔子强调用“德”和“礼”来治国。
那孔子所说的“德”政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把人放在首位。那么为政以德,就是把“民”放在首位,要爱民,爱百姓。所以后来孟子将之发展为“以民为本”的“仁政”主张。
具体在政治上怎么爱民呢?
孔子指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
即主张政府不要大动干戈,不铺张浪费,不要打扰百姓生产,错过春耕夏耘秋收等农时!
在农业社会,只有粮食丰收了,农民按时生产了,国家才能稳定,所以古代的治国思想莫不以发现农业为第一要务。而在礼崩乐坏,大国吞并小国的春秋争霸时代,各国征伐不断,为政者不仅夺农时,还有无数苛捐杂税。因而有老百姓为了躲避“苛政”,即便连连丧命虎口,也不愿逃离没有“苛政”的地方。所以孔子感叹到“苛政猛于虎也!”
除了主张德政,孔子还主张恢复周礼。
为了巩固西周的核心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公制礼作乐,规范整饬,长治久安。因此详备周密的周礼,得到孔子的盛赞:“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史记卷四十七》)。
可是,周礼再完备也敌不过时间的涤荡。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东周,周平王借诸侯之力完成迁都后,由于东都洛邑规模大不如丰镐,周天子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别说天子护佑诸侯以免夷狄侵扰,就是想教训一下不听话的诸侯也力不从心。
据说有一次周桓王想教训一下郑庄公,没想到不仅没有打败郑庄公,反而被他帐下的祝聃一箭射中肩膀,你说气不气人?
所以到了东周时代,天子式微,诸侯坐大,像齐桓公代天子巡狩、楚庄王向中原问鼎的事层出不穷。至此,礼崩乐坏,不可逆也!
到了孔子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更甚于前,别说天子天威不再,就是曾经“尊王攘夷”的威风诸侯也大权旁落,日子不好过。
而孔子所处的鲁国,政局混乱,权柄不仅不在国君,更是旁落到大夫甚至大夫的家臣手中,正所谓“陪臣执国命”。鲁国的军政大权就曾被季氏的管家阳虎所掌握,后来因叛乱逃亡齐、晋。
鲁国的礼制也被破坏得离谱!大家知道的孔子名句“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针对阳虎的主人季氏发出来的。
按礼,属于第三序列贵族的季子只能舞四倄,(周礼天子乐舞为八倄。一倄为一行,一行有八人。诸侯为六倄,大夫为四倄)可是季氏居然用了八八六十四人的天子之礼,可见僭越之极!故孔子疾言厉色地大声斥责:“八倄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
可是,孔子的大声斥责在那个时代是否有效?
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阳虎逃亡前曾经请孔子去做官。这间接给以德望著称,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打了个广告。于是孔子被鲁定公征召为官,最后升至大司寇。孔子的治国理念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时机,于是把眼睛盯在破坏礼制的巨患——“三桓”身上。
何为“三桓”?据记载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是庶长子,是为孟,嫡长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
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孔子为了实现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宏愿,改变卿大夫大于国公的局面,于是大张旗鼓,大“堕三都”。不过结局确是“三都”未堕成,孔子被迫离开鲁国避祸。
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再丰满的理想,也不过是海市蜃楼,无法变为现实。因此鲁国末年,三桓始终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孔子的政治理想在鲁国没有实现,只能寄希望于他国,于是周游列国,寻找他的梦境之地。
五十五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十多年的孔子,从目光如炬的壮年到须眉尽白的暮年,舟车劳顿几万里,也没有想寻找他的理想之国。反而多次遇险,次次碰壁,仓皇间累累如“丧家之犬”。可怜!可叹!
回归主题,我想如果孔子穿越来到今天的孔孟之乡,看到物埠民丰、欣欣向荣的新农村,见到脸上洋溢幸福笑容,充满自信活力的新乡人,我想他老人家定会老泪纵横,感叹不已:
“为往圣继绝学,累累若丧家之犬又如何?
只要斯文未丧,就抱有希望!”
孔门弟子定会抚掌大笑:
“老师,您看!文明未坠!斯文存焉!”
我想在这美丽的新农村,他们也不用再幻想“乘桴浮于海”,因为这里就是他们心心念念,春游沐浴,迎风歌咏的理想之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如若能穿越,逝者如斯夫,美哉。时代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