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山水诗从何而来,有哪些大诗人?
山水,山水诗,诗人山水诗从何而来,有哪些大诗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灵运山水诗代表作
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大概的意思是: 忧虑辗转夜不能寐,内心煎熬啊,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且凄厉。哪有永久的事物,一年又要过去了,时间无情地催逼流逝了。
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及代表作
陶渊明(公元352或365~427年)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初年的伟大诗人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朝孟浩然及王维的山水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是山水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一般认为真正开创山水诗的诗人是东晋的谢灵运。为什么《诗经》、《楚辞》里面不乏山水的描写内容,却不被认为是山水诗呢?
诗歌的发展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东汉,虽然在体裁上有一些小的变化,但是内容和功用上并没有大的进步,而且也不讲究修辞。一直到了曹植出来,文采一说才开始真正在文人中流行起来。曹植不但在徒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梵呗,激活了汉字音韵学的发展,在文学修辞方面也是开创先河,让诗文进入了可以修辞的层次。
在他之前,诗歌虽然有士大夫作品和民间作品,但是主要还是民歌风范,以说清楚事情为主,即便有各种修辞,也只是顺其自然而发。
曹植开创了文采之路,而当时的诗坛除了曹植,还有曹操、王璨一路的风骨之作,也就是内容有力,言辞古朴的风格,即“建安风骨”。不过曹植的辞藻派作为新兴事物出现,很快就大为流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文坛主力,最终发展到“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体,成为完全的形式主义文体。
玄言诗和游仙诗
除了“建安风骨”、“齐梁艳体”之外,在当时还有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竹林七贤”中的领头羊阮籍所惯用的隐晦朦胧的《咏怀八十二首》系列。只是这条出路后期被齐梁体合并,建安风骨也逐渐消亡,只剩下空洞浮华的宫体诗。阮籍作为当朝高人,并不愿意服务新朝,但是大势之下又不能明言,所以诗作中自然就代入了含蓄曲折的意味。
在东汉末年,由于经学崩坏,道家、佛家的立论趁虚而入,大行其道。儒学在失去经学的威信之后慢慢被道家避世的思想浸透,诞生了玄学。而这种空谈、避世的思想理论正是末世文人最喜欢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就偏爱说玄理,也创造出一大诗歌派别,即“玄言诗”。
同时,因为道家对仙境的描绘,也出现了很多“游仙诗”。仙境美轮美奂,最终还是要落到人的所见和想象之中。求道者为了成仙走遍名山秀水,所以仙境也不过就是山水风景之上的想象。
玄言诗的隐士风、哲思味儿,和游仙诗的写景结合起来,就成为一种新型的诗体。这种诗体的特点,就是写景加明志。写景,慢慢从从仙山写到现实中的山水,从对仙境的追求逐渐下沉到对名山大川的欣赏;明志则从对神仙的向往变成对隐士生活的羡慕。
山水诗和田园诗
这种诗向内就是陶渊明,写田园,写附近的景色,附带着阐述哲理;向外就是谢灵运,天下山水皆入我眼,附带着抒发意气。所以,山水诗和田园诗其实都是从玄言诗和游仙诗而来,
谢灵运是最早将山水景色描写极尽雕琢并抒发自己情感的诗人,他的世袭爵位身份和政治上不被重视的地位,以及喜欢四处登山(发明了谢公屐)的性格,成功地让他成为山水诗的开派宗师。
而在诗风的变化中,曹植——陆机——潘岳——徐庾体的发展,虽然和建安风骨曹操——王粲——左思以及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的路线有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到了南北朝后期,文风上已经被曹植的文采派一统天下。建安风骨逐渐消失,也导致了诗歌内容的空洞,而山水诗、田园诗在逐渐去除玄言诗尾大不掉的说理性之后,在文采上可精工、可淡泊,就没有经历流派的消亡,同样在初唐诗文革新,重提“建安风格”,痛批“齐梁体”的时候,山水诗、田园诗也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内容上更加充实,直接成为唐诗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就算是寓情于景,言在诗外,写山水总是基础吧?所以山水诗发展到后来,基本上已经融入所有有起兴之意的作品之中,而这种大同就直接导致了这种流派划分的消失,到了宋代,诗派的划分就开始走个人写作风格路线,并且生出“西昆体”、“太学体”、“香山体”、“四灵诗派”、“江湖体”等等。
为什么不再提山水诗呢?因为大家都写山水。
山水诗其实和写作形式、风格都不冲突。
陶渊明的淡泊写法和生活化写法因为自成一派,开创出“田园诗派”,后来的顶梁柱是天生乐天富农孟浩然。但是你说他们不写山水诗?当然也写,只不过各有所长。谢灵运则是承袭了曹植的华彩写法,而且他相当自信,号称天下文才十斗,曹植才高八斗,自己占了一斗,余下文人共分一斗。
不过在那个时代,谢灵运说这话,倒也不怕打舌头。因为他的写法和陶渊明不同,在他这个领域有文采的没他有钱,有钱的没他爱玩,爱玩的没他有才,所以,他确实很牛逼。
我们看他一首山水诗: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这首诗具体就不解释了,除了末尾四句,前面全是写景。不但有时节、地点的动态变化,对景物的描写也是细致入微,不厌其烦。华彩的笔力让人身临其境。最后四句“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就是很明显的玄言诗的尾子。
景色写完了,跟你讲讲道理。我不大想事,自然思虑就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然就很惬意。你们那些老是上养生课的人啊,不如学我浸淫山水之间,逍遥自然长寿。
上一篇:考研还是保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