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钱币,那么秦半两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开始铸造的吗?有什么依据?
货币,秦国,汉武帝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钱币,那么秦半两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开始铸造的吗?有什么依据?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秦半两钱币因重半两而得名,当时一两是24铢,半两即12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藏友你好,这几天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下半两钱,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哦。
首先,半两钱并不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才开始铸造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了。这时的统一货币是指将原来的秦国之半两货币推行至全国范围内,废除各国之原来货币。
半两钱据近年来考证,最早可能铸行于秦献公时期,这时处于战国中期,战国时期的半两类型复杂,字体多样。到了秦统一天下之后,秦半两偏向于规整,但是晚期的秦半两钱又更粗糙了。汉初,汉王朝仍然通用半两钱,出现了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存疑),四铢半两(您这枚是四铢半两)等品种。
关于重量,秦半两按照当时的度量衡是重12铢,8g左右,但是我们发现,流传下来的秦半两,大多重在3-6g。这说明真正的足重的半两钱较少。大体特征是早期重,晚期轻。
关于依据,其实关于半两钱的记载,史书上只是只言片语,我们大多数是根据考古、钱币窖藏等推断分析半两钱的大致年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半两钱分两种,秦统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即把货币统为半两12铢,这个重量分毫不差,是秦统六国之后的货币统一。
还有一种半两是周文王封国时,赐姓为秦国的一种货币,史称先秦半两。由于历代秦国多有盛衰,所以所铸发行的半两制钱重量不一,有大有小,但内圆外方的基本样式是一样的,字体也是一式一范,各有千秋。
目前市面藏家追捧的多是这类先秦半两,价格也是逐年攀高。
而秦汉半两则是价格平稳,起伏不大。汉半两是指西汉初始政权短暂铸行的一种半两钱,和秦半两稍有区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古代半两钱的铸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秦朝与西汉。而西汉半两钱的铸造大致有分为四个小段。每个阶段的半两钱风格不一。
1、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勒令废除原来各国使用的旧币,推行“半两钱”。秦始皇不仅明确的规定了货币的质、量、形、用而且还集中了钱币的铸造权,禁止私自铸造。
秦始皇“半两钱”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钱文突起,(据说是丞相李斯所创,其布局严谨,笔画方正,雅卓刚健,极具美感)直径大约25~28毫米,重十二铢,约3~6克。从流传品看直径也有大于40毫米的,但有人称是模钱,也有说假钱,说法不一,有待考证。而实际上秦半两钱,重量并非那么标准,虽说王室铸造,但也往往因时而异。秦末起义首领项梁也曾铸造“秦半两”大钱。
2、西汉
西汉初期,沿用秦货币体系,钱文仍是“半两”但是重量却减轻了不少。为巩固统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轻徭减赋,环形等,同时把钱币铸造下方民间,致使民间自铸造“荚钱”(很小)造成钱币成色,重量不一,比较混乱。
(1)刘邦时期
半两钱又称“荚钱”“榆荚半两”,次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为秦半两的四分之一,而事实上民间私铸都不够收三铢,穿孔较大,无内外廓,肉薄,形制也不够规整。至汉惠帝民间私铸才得以禁止。
(2)吕后聂政时期(前186-前182)
半两钱重八铢,俗称“八铢半两”体大肉薄,背平无文,钱文扁平,已有隶书倾向,直径28~32毫米,重4.8~5.5克(在汉半两里是最大的,也较为规整,大部分被商人私自融化,改铸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被停铸,开始铸造“五分钱”是秦半两重的五分之一,只有二点四铢,约1.68克,汉初荚钱在现)
(3)汉文帝时期(前175铸)
汉武帝半两钱重四铢,俗称“四铢半两”,直径24~26毫米,重2.2~2.8克,穿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较为规范。
(4)汉武帝时期(前140)
汉武帝为防止币制混乱,失控,中央先后进行六次币知制改革,比较彻底解决了至初以来存在的货币问题。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铸造“三铢钱”该币面文“三铢”二字,使汉初以来钱币与重量与钱文字不一致的现象得以改正。但次币当时盗铸较多,建元五年(前136)停铸,继续铸造半两钱。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又重新铸造”三铢钱。第二年(前118)中央下令发行“五铢钱”该币面文“五铢”二字,轻重适中,适应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汉武帝后,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朝都铸造次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半两是由秦国秦惠文王始创,是秦国的通行货币,战国时七国各有自已的货币,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秦半两以外的货币,成为当时秦朝的通行货币,汉武帝改为五铢钱。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圆形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的丞相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一两为二十四铢,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史记——平淮书—— 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日可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略显弧形。无内外郭,背平滑无字。有重10克以上,甚至重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记载的当百钱。
上一篇:你喜欢“苍蝇馆子”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