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艺术和生活的互补关系?
艺术,高于,自然如何理解艺术和生活的互补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源于艺术家对生活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所以,他的作品既鲜活生动、形象感人,又用他对人生的反思引导观者去探寻暗藏在事物内里的深邃。鲁迅曾经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 清末大画家任伯年,为创作《狸猫图》,半夜爬上邻居家的房顶去近距离看猫,兴趣正浓的时候,竟忘了还在房顶上,一不小心,跌落在邻居家院子里,差点被邻居当成贼。回家后,任伯年不顾伤痛当即挥毫泼墨,于是,一幅惟妙惟肖的《狸猫图》就跃然纸上了。
艺术,之所以说来源于生活,是因为所谓的生活给予了创作者以经历。贝多芬耳聋后而作命运交响曲,李白放逐后而作将进酒,不朽的名篇背后必有不凡的人生。而多数人,纵使命运坎坷,经历丰富,也难以通过艺术加以诉说。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不如说艺术源于人对于生活的感触。体会,思想而高于生活,正是因为创作是一个凝聚升华的过程。是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发散,而又最终聚拢的过程对象是不固定的,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的能力,而能否成为艺术则取决于其感知力与掌控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来源与生活,生活又要推进艺术。 就像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一样,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而竞技体育又促进群众体育去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们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然而非也!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谈何高于生活呢?艺术可以说是生活中娱乐的一部分,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
艺术传统上包括以下种类: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等)、视觉艺术(如绘画)、造型艺术(如雕塑)、图文設計、装饰艺术、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朗诵等)。
以上所说的是人为艺术,还有非人为艺术,也就是自然艺术,如自然景点,如日出,日落,海边,野外,江河,山川,雨中,雪后等等,可以说一草一树皆是艺术!
自然艺术和人为艺术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人们自己去感觉和领悟,后者则是人们把从自然中的领悟用各种手法把它们表达出来。
以上是本人对艺术的看法和观点,不足之处望见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肯定有人回答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的回答是,艺术是对生活的一种补偿。生活中充满各种不如意,是苦的。而艺术是甜的,它使人体会到平静,安详,忘却生活中的苦涩。因此艺术是行而上的,是哲学的范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理解艺术和生活的辩证关系,由于艺术的范畴比较广,我想落实到中国画艺术,从国画的角度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首先,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画的产生是随着古人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体验,所逐渐产生并丰富起来的。从人物百态到山水树石,乃至花鸟鱼虫,都经过前人精微观察,概括总结出系统的表现方法。画家的审美意趣上不仅注重表现外在形态,也更强调发挥内在笔墨韵味。所以,很多精典作品都是经过画家观察提炼加工出来的,如北宋画竹的名家文同,“胸有成竹”
的自信是由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最后到心中之竹的锤炼过程,翠绿的竹子也变成了富于筆墨韵味的墨竹。东晋顾恺之也谈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意思是人物表现的再精微细腻,都不如对人物眼睛神彩的表现。清代著名画僧石涛更是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都是说明古人在艺术创作上重视生活观察体验,同时作品又要提炼加工高于生活。
其次, 艺术作品对于生活又是一种美好的反映。艺术作品无关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它会带给人们关于内心的充盈和美好,让人们更多的体验生活的细微,找到属于自我的一种幸福抒发。南朝宗炳在文章中谈到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然后对着墙“动琴抚操,欲令众山皆响”,随后又谈到自己年老,“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意思是自己年老走不动了,可以在床上看着山水画作品卧游,可见艺术作品会带给人怎样的情怀。
艺术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依托。没有生活体验的艺术创作是无本之木,没有艺术的生活是单调和乏味的。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丝不灭的温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