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读后有何感受?
梅花,李清照,词人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读后有何感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赵明诚的仕途阻塞,夫妇二人只能回到青州老家,过起了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屏居乡里”的生活。在青州期间,赵明诚的仕途也是起起伏伏,有时候因工作需要,经常要到外地出差,夫妻二人也是聚少离多,李清照有时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所以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更是强烈。
这一时期,也是李清照创作的高峰时期,在这样的生活中,催发了词人的创作的灵感,她文思泉涌,写下了许多因为思念而表现的很凄美的词作,如《一剪梅》中的:“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青州的生活使词人识尽离愁别苦、饱尝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词中“挼尽”二句,说把梅花花瓣搓揉,其实传达出词人的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她的心情多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词中所表现,如《浣溪沙》“倚楼无语理瑶琴”,形象地写出了那由愁苦郁积进而陷于神魂无措的精神状态。“无语”二字更深切地表达了她的苦涩难言的心情。
《诉衷情》中的“更挼残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在《蝶恋花》中,词人写道:“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烛花弄。”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其实表达的也是李清照对丈夫无尽的思念之情。
反观此时“挼尽梅花”的词人,也许她在面对梅花追忆往日的欢乐,也许在面对梅花思念远方的亲人。
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词人在这两句中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耐人寻味。
赏梅的第三种感受
词的下片以“今年”两字起调,同上片的“年年”二字形成鲜明的对比。上片四句回忆两个生活阶段赏梅的情景和心情。
早年赏梅的情景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授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而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两句中包含着诉说不尽的辛酸和哀愁。
南渡前后,词人四处奔波,夫妻二人平生收藏的金石古玩在转运途中也丧失殆尽,正如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载的那样: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南渡之后,词人背井离乡,过着飘零寓居的生活,特别是丈夫的去世给词人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她的生活陷入困境,一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加之两次重病,词人的身体也是大不如前,这样的情景就是她在《摊破浣溪沙》中写到的:“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一年一度的赏梅季又到了,可是此刻的词人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言下之意是也许经过一夜风霜的摧残,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难以看得成了。
最后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自身命运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自身境况的概括。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命运之忧,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小结
这首词篇幅虽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从上下两片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片是词人对往昔赏梅情景的回忆,下片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词人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身世之苦、命运之忧,李清照本是描写离情别绪的高手,她能够以女性那种特有的方式、体味和情怀,把人们内心世界中所具有的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地、温婉地然而又十分深刻地具体化、形象化。
以至于情感领域的任何波澜,只要经过她的手形诸笔端,便呈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凄婉柔美的婉约词风,而这首《清平乐》无疑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文: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李清照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上片忆旧。分为两层: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三四句当写丧偶之后。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更挼残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夜阑犹剪烛花弄”。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本词中“挼尽”二句,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