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读后有何感受?
梅花,李清照,词人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读后有何感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读后有何感受?
前言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是一首咏梅词,不过这首咏物词,并没有从梅花的描写入手,而是写出了自己赏梅的三种心情,其背后反映了自己所处的不同时期背景
三个时代、三种心情, 写了李清照心态的变化,以及家国之痛。
《清平乐·年年雪里》宋 ·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喜欢诗词的朋友,可以对照蒋捷的《听雨》一起欣赏,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北宋时期,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李清照的生活也美满幸福。李清照的少年时期无忧无虑,从她的词中可以看出: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李清照在十八岁嫁给赵明诚 ,夫妻二人琴瑟相和、志趣相投,赵明诚和李清照度过了二十多年和平安稳的生活。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正是李清照这一段时间的写照。
二、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满衣清泪,包含自己生活遭遇的痛惜,大背景却是北宋衰亡的痛惜。
李清照生活的山东青州,更早的遭遇到战火,在靖康之变前夕,他们一家就开始了南渡的形成。离开青州的第二天,她就知道,此生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青州故第( ,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冀望来春再备船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金石录后序》
靖康之变以后,北宋灭亡,二帝北狩。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健康病逝,除了国仇家恨,对于当朝者的软弱无能,也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
赵明诚妻李氏清照,亦作詩以诋士大夫云:南度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又云:南游尚觉吴江泠,北狩應悲易水寒。後世皆當為口實矣。《雞肋編》
这一段时期的心情,正是词中的体现: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三、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海角天涯,亡命奔波的又何尝只有李清照一个人呢?金兀术追杀赵构时,这位皇帝也上天入海。
李清照追随途中,将南渡前带来的珍贵文物、书籍、财务丢失殆尽:
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
在其孤苦飘零之时,李清照又陷入了一段狗血婚姻之中。后来这段婚姻以两败俱伤告终。
“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碧鸡漫志》
年老的李清照孤独困顿 ,朱彧《萍洲可谈》说道:
“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
这一段时期的心情,正是这首词下阙所写: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结束语
这首《清平乐·年年雪里》,用一首词,反映了李清照的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的心情。
这三种心情,在李清照不同时间段的诗词中也能反映出来,例如《如梦令》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时期青少年时期;《乌江》是其南渡时期;《武陵春 春晚》等,是老年时期。
@老街味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小话诗词,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李清照词里描写花卉的有将近十首,词作涉及到的花卉有菊花、梅花、桂花、芍药。如她在《庆清朝慢》中写的“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群芳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是对芍药富贵妖娆的的描写;在《鹧鸪天》里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是对桂花色色香、形态的描写;她在另一首《鹧鸪天》里写的“莫负东篱菊蕊黄”,就是对菊花的描写。
在李清照描写花卉的词作中,梅花出现的次数最多,在她多首描写梅花的词作中,其中有一首《清平乐》的词作很特别,是词人借赏梅抒发内心情感的一首词作。
这首《清平乐》的词作将她早年生活的欢乐、中年的思念情怀、晚年的飘零都填了进去,是一首时间跨度非常大的词作,这一点在词人其他的作品中并不多见。这首词也体现了李清照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原词如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赏梅图)
这首词作于词人晚年流寓江浙之时,词作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和情感的体验,是李清照饱经沧桑的真实生活的写照,词人通过抒写不同时期赏梅的不同感受,将自身的感受倾诉了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上片四句是对往昔生活中赏梅这一细节的回忆,词人以叙事的口吻在线了往日的情景,仔细品读这四句,就会发现,词人对往日赏梅的细节是分两层来叙述的。
赏梅的第一种感受
开篇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词人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她早年生活的欢乐、闲适,也能看出步入婚姻殿堂的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
李清照早年赏梅时写过一首《渔家傲》的词,词中这样写道: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她在这首词里表现出的赏梅时的欢愉心境,与“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一致的,词作处处洋溢着欢愉,这是词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也是她想要的生活,又优雅又闲适,赏完梅花,再来一杯暖酒,温暖惬意,满心欢喜。
赏梅的第二种感受
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所描写的景象是词人从婚后到南渡前屏居青州乡里的生活写照。
这两句流露出的心绪明显与前两句不同同,虽然梅枝在手,但词人并没有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
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无限的伤感,只落得“满衣清泪”。
词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的宣泄呢?只要看一下李清照的生活轨迹就会发现,在她与赵明诚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赵、李两家都卷入了党争的漩涡,并相继受到党争的波及,首先是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去世,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因为支持旧党而遭到新党的排挤,被调出京城汴梁,到别的地方工作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