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疫情过后,大家对网上教育有何看法?
疫情,线上,网上教育疫情过后,大家对网上教育有何看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另一个现象是,停课期间,为了满足各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全网各大平台: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国家级媒体;中国移动的咪咕视频;游戏行业的虎牙直播;新兴的视频媒体biliibili、抖音、快手纷纷开辟教育板块。我们可以看到,具备优质教育内容的线下机构都在积极上线。蓝象生态内已经有20多家教育企业在各大平台成功入驻,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在线课程。
这些教育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获得了各平台的流量扶持。而这也会不断卷入更多有优质教学资源的线下机构积极上线。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能够实现教育目的的产品才能真正将获取的流量转化为客户,而那些无价值的教育产品在疫情结束后很可能会被淘汰。转型中,通常有3步动作可以做:
第一,对外,如果选择了在线去服务客户,就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客户的真实需求,不照搬别人的做法,推出属于自己机构的在线产品包和服务流程。
第二,对内,需要根据产品和服务的设计,重新对员工进行组织和分工,围绕客户搭建一套新的对接沟通机制,从而让客户的教育需求能够有效地交到员工手中,而不是踢回给客户自己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员工在线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对未来机构的线上线下混合服务,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现金流上想尽一切办法活下来。错过了春季招生,少了这部分现金收入会严重的影响到机构运转的健康度。怎么办?激活线下老客户,借助线下业务的信任关系推出在线低价、未来混合教学正价收费的产品包,通过已有客户群的维系、在线渠道的宣传,逐步恢复招生、稳定现金收入。
我们相信,线上的体验和认知是不可逆的。疫情之后,体验过线上的线下机构仍愿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完善教学和服务的交付。
Part 2 被加速的教育信息化2.0
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公立学校长时间停课,这是自SARS以来的第一次。
据统计,目前全国层面3月之前不开学,部分省市据说5月之前都不会开学。大概率2、3、4共3个月的公立学校教育任务,需要通过在线手段由家长和老师共同解决。
公立学校疫情期间教学阶段划分
和2003年不同的是,此次疫情把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争论从行业内一下子推到了所有人面前。
今天,手机、电脑、电视等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家每天在线时间都很长。但在学校场景下,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设备使用率却很低,封闭式学校尤其如此。
以双师大屏为例,即使通过行政力量将屏幕铺进全国85%以上的学校,这些设备的开机率依然很低。中国每年4万亿的教育预算,用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金额不少,但是对校园信息化、科技化的作用目前看来很有限。蓝象资本2019年投资了一款用MP3做英语听力课程的公司,它的产品正是因为内容半封闭,学校对内容可管控,才能进学校。
为什么学生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的科技化程度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
从各国公立教育的发展史来看,公立学校系统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演化,形成了高度路径依赖、节点众多且互相影响的复杂价值网络;从教材教辅的选用、教研和师资培训,到学校的教学楼设计和课程设计,都是基于工业革命之后的教育需求逐渐形成的。从创新战略的角度上来说,这样一个价值网络的抗变革能力是极其强悍的。
公立学校的价值网络保护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使得整个价值网络的参与者(其中很多是非常在意教育成果的好老师和好校长们)成为了校园场景科技化的最强阻力。
那么,这次疫情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整个庞大的教育系统需要在1-2周之内,强行跨越教育信息化2.0近几年都没有解决的用户培训和使用习惯形成的鸿沟。
教育信息化1.0主要是硬件采购,它是一个长决策链条、短交付、重销售、重渠道的过程;教育信息化2.0则主要是软件平台和工具软件的采购,它的决策链和交付链也很长,反馈闭环更长。长到什么地步呢?可以说是过去几年教育信息化 2.0 的采购决策,到今年2月10日才开始有了反馈。
全国有很大部分公立学校在2月10日线上开学,导致一夜之间所有教育信息化软件都要投入使用。突然爆发的使用需求远远超过了行业的负载能力,服务器、带宽、服务人员、教师培训严重滞后,一线平台面临较大的崩溃。
在这场突击考试中,历史上靠强渠道进校、打开率低的软硬件设备绝大部分是不及格的,而这些不及格的教育信息化系统的供应商将会被淘汰。真正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在短期内则会被加速进校。
可以预见的是,疫情之后公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2.0水平会整体提升,头部供应商的优势会进一步凸显。我们之前的预测是,中国每几个省会出现一个教育信息化龙头,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但现在看来这个进程会加快,而且市场会更加集中化。
我们认为,科技是解决中国优质教育稀缺问题的唯一途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教育系统的信息化进度如此关注的原因。
教育信息化2.0其实和1.0一样,都是校内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下一步的电子课件、教师培训、线上教育内容等这些应用层才能百花齐放,接着才是教育大数据、Business Intelligence、AI等更高层次的应用和发展。
我们认为中国教育的科技化只能通过在线化实现,我们对中国的教育科技化进程有个比较保守的预期,想要真正实现教育+强AI的落地最快也需要5-10年。
疫情影响下,短期内确实强制实现了中国教育的在线化。但是由于行业尚不成熟,疫情过后会出现反弹。
如果现在去做市场调研的话,你会发现老师和家长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回到教室场景,也不免有人会用疫情中表现不好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来诟病整个校园信息化进程。但是我们相信科技进步是不可逆的。
第一辆汽车确实没有马车好用,今天我们看到的网校崩溃也好、钉钉未来校园得了 1 分也好,长期而言它们都是加速了中国教育的科技化进程。关键可能在于,要能够分辨疫情导致的用户习惯变更有哪些、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逆的?有哪些是应该重点推进的?
我们在网上看见「五旬教师美颜开网课」这样的标题是欣喜的,永远会有人勇于尝试新事物、愿意推动科技进步。等疫情过去了,大部分的老师是仍然会回到原有的生活之中的。但是会不会有人选择继续做网红名师?是不是有学校愿意继续开放远程答疑功能?
我们觉得这些都是看得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请问一下上网课期间有没有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很紧张的,怎么解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