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为何未写刘备困受黄鹤楼一段故事呢?
刘备,黄鹤楼,荆州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为何未写刘备困受黄鹤楼一段故事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为何未写刘备困受黄鹤楼一段故事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鹤楼故事见元人《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杂剧。又名《竹中藏令》。周瑜设宴黄鹤楼,诓刘备过江,暗设伏兵于楼下,逼刘写退还荆州的文约,并下令无令箭不得纵放。刘知其计大惊,而诸葛亮事先将借东风时携走之令箭一支交付赵云出示,周部下不察,刘备遂在赵云保护下安全脱险。这段故事不在《三国演义》之内,单独成篇,应来于民间传说的素材而成。《三国演义》写刘备招亲的地点是南徐,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也是赵云保驾。还有一次周瑜设宴是在三江口大营谝刘备过江加害,这次是关羽保驾,周瑜未敢造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刘备与黄鹤楼之间没有交集,至于元剧有什么“刘皇叔醉酒黄鹤楼“之类,我确实没研究过,不好乱讲。
1、从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2、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既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对东吴的彝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
3、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舒人[今安徽庐江西南]。汉族,美姿容,精音律,身长八尺有余约(1.89米)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综上所述,黄鹤楼建成的时候刘备刚死,周谕已经死了十多年了,他们之间不可能再演绎什么黄鹤楼故事,而且黄鹤楼刚建成的时候是作战用的敌楼,不可能用来喝酒弹琴。罗贯中老先生是一代文人豪士,是有真才实学的,不可能拿元剧中不着调的情节来贻笑大方。否则《三国演义》也不可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困守黄鹤楼属于是戏曲,京剧和豫剧都有
《黄鹤楼》取材元杂剧,讲述的是东吴为讨荆州,邀请蜀汉方面领导过江赴宴牟图绑架,结果未遂的故事。
情节
刘备借据荆州,久借不归。周瑜愤甚,乃设宴黄鹤楼,遣甘宁往招刘备过江赴宴,拟以兵劫之,逼刘备交逼荆州。刘备得书,与诸葛亮计议,恐中周瑜计,欲辞之。诸葛亮力劝过江,以敦睦谊,谓之过虑,可使赵云随往保护。赵云亦以众寡悬殊,恐遭不测,不敢应允。诸葛亮乃以竹节授赵云,谓“事急可开视之,内有妙计,可抵十万师也。”赵云乃随刘备过江。周瑜探知只有君臣二人过江,大喜,接入楼中。席间索还荆州,刘备假作疾声,一味推诿。赵云挺身而出,谓“欲索荆州,须还我东风。”周瑜大怒,下令军士围困黄鹤楼,逼刘备立书还荆州字据,有不得将令而私释者,杀无赦。周瑜去。刘备、赵云困守楼中,闷甚,赵云乃劈竹节视之,见中藏一小旗,上有“水军都督周”字样,即前.日南屏山借风时,诸葛亮索得之将令也。刘备大喜,即持旗示围楼将士,谓“已得都督将令,许我回荆州。”诸将见都督有令,不敢阻拦,遂任其过江而去。及周瑜闻言,率兵追袭,而刘备、赵云已为荆州诸将接去,周瑜反损兵折将而回
三国演义中与此相似的已经有刘备江东相亲,关羽单刀赴会,已经充分展现了刘备一方的勇气和智慧,以及江东方面对于刘备的忌惮,对于荆州的渴望,所以就没必要再加上刘备困守黄鹤楼这一情节了
世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太多了,三国演义的作者也是一半节选,一般半原创,最终糅合成书 ,已经是非常成功了,毕竟考虑到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艺术性,肯定是有舍有得,又怎么可能把所有民间野史传说糅合进去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刘备当时家里穷,根本没钱买票去黄鹤楼参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至少有两条。其一,《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比较严肃的历史演义小说,在时间、地点、人物等问题的设置方面,要求大体上符合历史事实,只是在细节描写方面进行虚构。而《黄鹤楼》杂剧恰恰是在大的方面出现明显的问题,故而这一节不为作者所取。其二,历史上赤壁之战发生地的具体位置究竟在那里,是有很大争论的,而且,这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在作者看来,赤壁就在今天的黄州。我们且看《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描写:卷九“周瑜三江战曹操”一节中写道:“玄德尽把荆州之兵屯于樊口住扎”。在卷十“周公瑾赤壁鏖兵”中作者又写诸葛亮又对刘备说:“主公可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由此可知,赤壁之战发生时,刘备一直驻扎在樊口。樊口在哪里?就在今天鄂州市的江边上,与黄州赤壁隔江相望。既然罗贯中认定赤壁之战发生在黄州,那么,在同一部书中,他就不可能又将“赤壁连城”搬到汉口或汉阳,去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从细节描写的角度,他也不可能吸取《黄鹤楼》杂剧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之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