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句话有什么深意吗?
楚国,秦国,项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句话有什么深意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四、解释为陈(胜)、刘、项三人的;
笔者认为,这些分析虽不无道理,但有着很大的缺失,缺失之处在于往往忽视了说这番话的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仅是依据字面上的含义来做硬性分析,所以说服力并不是很强。笔者历史后进,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孔之见。
笔者的分析
首先,我们从楚南公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来分析。
楚南公说这番话的时间是在楚怀王被秦昭襄王所欺骗,最终死于秦国这个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296年。战国末期,列国争雄,游说纵横之士充斥天下,阴谋诡诈之术横行其间,原也分不出个是非对错。楚怀王之所以受到张仪和秦昭襄王欺骗的原因还在于自身蠢。如果说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还未能到崩溃程度,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还能多少获得列国同情的话,那么,在战国末期楚怀王还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仁义,期待着秦国和楚国讲仁义道德,就是纯粹的幻想。
客观的来说,楚怀王受到秦国欺骗死于秦国,确实是激起了楚国人的愤慨。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楚国也仅是愤慨而已。在凭实力说话的战国,列国对楚怀王遭遇与其说是同情,还不如说是兔死狐悲来的确切。虽然楚国以楚怀王的遭遇号召列国出兵伐秦,但是在秦军列阵于函谷关前叫阵的时候,关东六国竟无一人国敢于迎战,只能灰溜溜地撤军。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楚南公愤慨之余,说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愤慨之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楚南公口中的三户绝不应该指的是楚国的公族昭、屈、景三族。为什么这么说?请听笔者分析。
楚国王族为熊姓,公族为昭、屈、景三姓。楚国和楚怀王落到了如此下场,与其说楚怀王昏庸无能,还不如说这些公族和楚国王族同样无能。不然,以楚国的疆域和实力哪会被秦国玩弄于股掌之上?这种人再多也无济于事,楚南公难道会把为楚国报仇的期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所以说,笔者认为,以楚南公此时的愤慨,是决计不会把昭、屈、景三姓视为能为楚国报仇的对象。楚南公口中的三户应该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语言,三户并不是特指,而只是表达的一种态度,解释为“即使只有三户人家,灭亡秦国只能是楚国”的意思。
范增在见项梁的时候,引用了楚南公的话,其目的在于要项梁立楚国王族后裔。因为以楚国人的理解,秦灭六国,楚国最无罪。这句话其实挺可笑的,秦国要统一天下,还在意谁有罪无罪吗?楚国无罪,难道其余五国就有罪吗?范增此时引用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更不能是昭、屈、景了。楚国虽然灭亡,但是王族和公族数量仍然不少。可是,在灭秦之役中,除了几个楚王后裔因为政治上的需要被推到了台前,就没有任何关于楚国王族和公族参与这场战役的记载,这同其他五国王族纷纷加入到这场战役中,并且立下大功封王形成强烈地反差。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项梁和项羽叔侄是不会把再造楚国的功劳让给别人的。范增作为老练的谋士,哪会不明白项梁和项羽的心思?因此说,范增口中三户的含义根本就不能是昭、屈、景三姓,其含义也应该和楚南公是相同的。
至于把陈胜、项羽和刘邦作为三户,那就纯粹是后人的附会了。不过,秦国最终还是被楚国灭亡了,楚南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愤慨之言就好像成为了预言一般,其实,这就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结论
因此说,楚南公激愤之余所说的愤慨之语。从这句话的语境分析,虽然具有表达坚定信念的内涵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并没有什么特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八个字也是成语”三户亡秦“的出处,意思是说即便楚最后只剩下三户(当时楚国的皇族是芈姓,三氏:屈、昭、景,三户就是指屈昭景三家贵族),也能将秦国灭亡。将仇恨、反秦的信念通过这种流言的方式根植于楚人心中,凝聚人心,在举事之前,先造舆论,赢得民心。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项羽和叔父项梁、项伯便在会稽(今江苏苏州)起义,之后拥立楚怀王,迅速得到楚地贵族的支持,楚地贵族们出钱出粮,使得项羽的军队得以迅速壮大,在巨鹿取得抗秦斗争的巨大胜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楚国被秦坑的最惨
上一篇:托管机构如果各项达标,疫情过后是否能让托管机构恢复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