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兔死狗烹、卸磨杀驴现象多吗?为什么?
韩信,刘邦,功臣中国古代,兔死狗烹、卸磨杀驴现象多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杀韩信,首先韩信讨封齐王,让刘邦非常不爽,但是楚汉相争,正是用人之际,大行不拘小节!刘邦忍了,汉稳定后韩信又耻于与樊哙等粗人为伍,这又让刘邦极度不满,但只是降级处分,韩信为淮阴侯!
韩信才智过人,智谋过人,刘邦年事已高,恐怕自己百年之后,韩信造反,无人能敌,于是为子孙后代拔去毒刺!
刘邦年岁大,且身体不好,怕自己百年之后,后世继位子孙无法控制局面,功勋元老尾大难调,慢慢养虎为患,逐渐取而代之,也不无可能,做为帝王,都有小心使得万年船的思想,也不排除有: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的极端自私的念!
而功臣居功自傲,大大咧咧,战争时期的利剑,可以为帝王建功立业,而和平年头锋芒毕露,让帝王胆颤心惊!
于是帝王自己在有生之年为子孙后代拔刺,一些桀骜不驯的功臣就自然会在劫难逃!
兔死狗烹,鸟尽功藏似乎是历代名将的宿命!
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文种功成身死;
汉高祖刘邦,韩信等被卸磨杀驴;
宋岳飞,
山河未还身先死,常使后人泪满巾!
明太祖朱元璋为皇太孙拨毒刺;
满清雍正年羹尧更是结局悲惨!
只有象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赵匡胤等有见识有能力的帝王善待功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发点不同,人生观不同,对此看法自然也不一样。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人亦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帝王杀开国功臣的现象,屡见不鲜。
归根结底,利益而已。当初一帮活不下去的穷哥们揭竿而起,可能只是想求生存。不造反,饿死;造反,不成功也是个死,怎么算都合适。这个时期,大家有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生死与共,彼此关系处于蜜月期。
一旦造反成功,建立政权,内部等级制度建立,利益分配也就变得不平均。凭啥大家拎着脑袋打的江山,你一个人做皇帝,曾经睡一个被窝的兄弟现在得向你下跪,俯首称臣。
曾经彼此的共同利益转变成了利益竞争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些如此了解自己,手握大权的骄兵悍将不除,皇帝一日也不得安寝。
所以,卸磨杀驴不足为奇。所有政治斗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利益。这是人性,也是历史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至高至深的事情,很难说得清。这也许会是一种正确的王道吧。要么,怎么还会有妇仁之仁呢?
处理什么事情,还是要有策略的,特别是
王侯将相,一国之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稳定是大局,为了全国人民的稳定牺牲几个人不是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死的不冤,杀韩信是\"新仇旧恨\"的爆发,①当年刘邦受项羽攻击,命韩信去救,韩信\"乘人之危\"要利禄,此君臣间大忌!②由齐王改封楚王,韩信尚不警觉,盲目居功自傲!③贬为淮阴候已经是拔了毛的凤凰,还想反叛那就大错特错,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已经一样都不占了,本就应该学张良走为上,可韩信偏存侥幸心理一一死的不冤,\"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韩信应知这一道理,只是被功名利禄诱惑而冲昏头脑,找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就韩信而言,其原本就不是刘邦的嫡系,韩信通过萧何借助刘邦给予的参与打天下的军事平台,逐步充实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有居功自傲,功高盖主,且有自立门户之嫌,这对以一统天下,建立刘氏王朝为目标的刘邦来说,是绝对不可容忍的。于是利用完韩信之后,势必要尽早除之。而萧何则充当了具体执行人且擦屁股的角色。不能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言而概之。说到底,也是韩信如同项羽一样,缺乏政治家的气魄与胆略,为将为帅尚可,为皇为帝为君主,则另当别论。一己之见。
上一篇:山西现在走高速收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