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根据这位初学者字的特点,推荐几种行书字帖,并拜请指点一二?有何分享?
行书,王羲之,字帖根据这位初学者字的特点,推荐几种行书字帖,并拜请指点一二?有何分享?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观作者已颇有书法功底,此行书作品有圣教序的影子,写来比较流畅,不少字已经很有神采,但可能因为通篇的临习较多,大篇幅书写很多贴里边没有的或写得少的单字掺杂其中,整体没有展现圣教序的精神面貌,建议继续进行深入精临,不要轻易换贴。
提出此问题,可能是现阶段进境较慢比较困惑,想换贴解决,我觉得这是处在进阶突破的前夕,能坚持深入更为妥当,广泛涉略诸体应在深入掌握一种字体的基础上进行。推荐作者搜索陈忠康等圣教序临习视频来看,一定会有收获。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到这个阶段就是分水岭了,一种情况是完全闭门造车越写越熟、越写越俗,没有方向,自己写完都会觉得无趣。另一种情况,就是找一位“明”师指点(明白的老师),打开步入浩淼书法殿堂的那扇门。
应该说处在这个时代很幸福,头条里边好多明家视频(明白的书家),可广泛参照学习,广益多师是吾师,坚持不懈、层层破壁,有了深度,广博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古语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你的行书己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写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字体还是跟时人一样,不够古。我们学习书法,选择字帖时,要到晋代翰札中去找,找什么样的字帖呢?行书类有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李邕《李思训碑》,颜真卿《祭侄稿》,苏轼《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等等。学习这一些字帖,你会进步更大。
1.王羲之《兰亭序》。该帖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2.王羲之《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
3.李邕《李思训碑》。该碑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北海)的代表作。用笔清劲,自然,瘦劲异常,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顾盼有神,犹是盛唐风范。
4.颜真卿《祭侄稿》。该作品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5.苏轼《寒食诗帖》。该帖是苏轼的行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气势奔放。
6.黄庭坚《松风阁诗》。该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7.米芾《蜀素帖》。该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创作的行书,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蜀素帖》被后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8.米芾《苕溪诗》。该帖是米芾中年的作品,此卷是他出发造访无锡之前的手笔。虽中年已到,但字中却不乏天真之气,以胸中之美,贯注全篇,整个书风令人惊叹不已。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你展示的作品来看,这位先生是以王字,赵字为主学习的,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学习传统经典作品,持之以恒下去必有收获,成为合格的书家!
这位先生的字有了一定的功夫,掌握了书法的基本用笔,写行书是直观表现出了笔划的映带勾连,不象正楷笔划的内在联系是暗含!这样情况下并不是书写速度快导致,而是笔划书写的连带导致,所以这位先生写字时运笔不要太快,如“下”,“接”,“言”,“谢”等点都很草率,“不”,“醉”,“年”等的竖划出锋如鼠尾,书法用笔要藏得住,收得住,笔划就显得厚重有力度!
布局上字的大小错落有致才会更美,章法好可以适当遮丑!第四,五两行明显太拥挤,需要改变!
选择字帖要求精而不求多,选中一本就潜心练好,千万不要同时写多个人的字帖,可能每一本都是经典,若每本都写反而会四不象,都学不好,因为每个书法家的字体内在不同!
按这位书者的字来看,建议学王羲之《兰亭序》,或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有幸能借此机会与你进行书法交流。
书友谦虚,观习作可以推断书友应该不是初学者,至少在此之前在楷书上下过功夫,从作品中不难看出还是具有一定基本功的,行笔相对比较流畅的,有不少字的间架结构写得也挺不错的。一看就知道是临过古碑贴,字中有些赵孟頫的笔意。应该可以肯定的是你书法学习的路子是正的,继续坚持临帖,未来可期。继续加油!
优点与缺点往往是并存的,谈了优点,接下来我们再聊一聊你作品的缺点。我们首先来聊一下细节问题。比如,有好多的字笔法不准,个别字的结构问题也相对较明显,笔法过于单一,起笔收笔缺少一些变化;通篇内容字形基本大小一致,墨色也一样,说明对书法用墨上理解还不够透彻;字与字的笔断意连、游丝映带也不明显,这样的作品就很容易失去应有的行气,所谓的章法与气韵也就无从谈起了。除此之外,也要多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荣荣”与下面的“密密”重复字用两点代替是合理的,但是应该稍靠右位置 (常规,约定俗成的),等等。
根据书友现在的字型特征,个人建议:前期先临赵孟頫的《赤壁赋》及《洛神赋》,或者直接临习王羲之的《圣教序》,后期再临《兰亭序》(其笔法技法过难,不建议初学者提前学习),如果喜欢米芾风格的话,后期也可以临一临米芾的字,我个人偏好于他的《苕溪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