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认为“天下三大行书中”,《寒食帖》更接近今天人们所说的创作,您怎么看?
书法,苏轼,寒食我认为“天下三大行书中”,《寒食帖》更接近今天人们所说的创作,您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寒食帖》起笔时平缓凝重,在沉重中又暗涌波涛,其后由于感情变化,字越写越大,笔势也越来越急,最精彩的是中段,笔力尤为厚重,感情像火山爆发一样不可抑制。直到“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苏轼的情绪才渐趋平静,笔势也归于平缓,最后也以小似蝇虫的两个字收尾,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苍凉。此帖是苏轼所谓造意、尚意非常典型的书法特点,所以它和其他的字就不太一样,有的字我们可以看出来属于写得比较规矩的,扁扁的比较平静地写下来。这便是他书写自己的情感,特别是不平常的一种激情写出来的行书,确实是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认为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以及《寒食帖》都属于当今人们所说的艺术创作。
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书法创作?
其实书法创作是书家以扎实的书法功底为基础,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通过笔墨对创作素材汉字进行精心造型和布局,用线条表达作者情性,构造体现时代审美观的艺术形象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书法创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书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创作意识和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古人写诗有“吟安一个字,揉断数根须”的记载,进行书法创作,亦是“意在笔前、笔居心后”,胸有成竹,然后下笔。
有人会说,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本无意于书,他的《祭侄文稿》那么精彩,难道不算艺术创作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创作一幅作品,须胸有成竹,“成竹”在哪里,在内容的选择、幅式的确定、章法的安排、情性的表达,还有一项“非一日之寒”的重要前提,即精湛的书艺,在这几个要素中,颜真卿具备了精湛的书艺,又有特定的书写内容,幅式用一般草稿的形式,章法上没有特别的讲究,情性表达却是淋漓尽致的。由此可见,颜公当时写《祭侄文稿》时,虽是下意识的自我流露,由于具备了创作的基本要素,其中特别是书艺表现技巧,加上“进入角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其伤口理所当然属于艺术创作。
同理,王羲之的《兰亭序》和苏东坡的《寒食帖》,根据他们创作的背景同样都具备了创作的基本要素。所以三大行书都属于今天人们所说的艺术创作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仁者见仁。我更喜欢颜公的《祭侄文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按照今天所说的创作观点,“天下三大行书”都是伟大的创作作品,只是风格和特点不同罢了。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大艺术家,诗文书画皆有杰出的成就。历事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至宋慧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去逝,享年66岁。
苏东坡自幼聪颖而敏捷,才智过人,锋芒毕露,勤奋好学。他的一生宦图坎坷,始终在新旧两党的夹击中生存着。在政治上不得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还险遭不测。正是他的坎坷经历,为其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上奠定了基础。
在众多师法颜真卿(鲁公)的习书者中,深得鲁公心法,又能别开生面自成一家的,当首举有宋第一大家——苏轼。除了颜真卿以外,他常常以二王父子、五代杨凝式、徐浩的法帖为范本。后期师法李邕(李北海),自曰:“欧阳叔弼谓余书大似李北海,余亦自觉其然。”正是由于他禀赋极佳,勤奋好学,又转益多师,所以才能成为一名划时代的大家。
《黄州寒食诗》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天牢,幸得曹太后、王安石等朝廷要员的竭力营救,才免遭死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失意,往往会带来文学艺术上的收获。苏轼在此时留下了许多至今被人视为绝唱的著名诗文书画佳作。《黄州寒食诗》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先看诗的内容:“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小屋如雨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塗穷,死灰吹不起。”诗的内容反映了苏东坡在黄州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悲凉内心。
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并没有使他消沉。且看几天后他写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表达出虽处困境却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他的这种思想品格,在其书写《寒食诗》时,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出笔迅利而敏捷,笔力刚健而气势纵横,从而使整件作品充满着自信、豁达,富有矍铄的精神,轩昂的气概。《寒食帖》内容凄凉而书风潇洒,是苏轼虽经历坎坷却乐观自信的反映,也正是该书法作品创作的特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