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银行里办大额存款的人多起来了,是传统理财方式的回归吗?
存单,银行,存款银行里办大额存款的人多起来了,是传统理财方式的回归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风险承受能力变差了,更愿意保本保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历本次疫情后,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普遍上升。现在人们短期内将大额存款放入银行内正是其中的一种体现。
要说传统理财模式得到改变还是在近些年,人们现在有了把鸡蛋放到多个筐子里的意识,如基金,股票和保险。人们将钱更多放入银行不是传统理财方式的回归,大家还是将钱放入各个理财产品上,只不过花的钱少了,将少花的这部分钱储存在银行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并不是回归,而是没地方投资,只能放银行。
如果外面证券市场不受疫情冲击,那些储蓄正常来说都在证券市场。
而且随着低利率时代到来,更多的钱会往投资市场走,现在的存款热只是短暂的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百姓对理财产品的一种认识,是从安全的方面考虑,已不注重收益率,注重的是保住老本,不要把本金也泡了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理财产品逐渐减少,人们更需要稳定保值的理财方式,国有五大行非常安全,所以人们的资金都存银行里放心安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说我的看法吧,在经济下行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我们注意到了很多人对前景不明,产生了些许担忧,落袋为安也是比较常理的事情。
纵观市场变化,国内传统商品都几近饱和,供大于求的失衡下,降价促销好像是唯一的出路,全球疫情蔓延的外部环境下,外贸出口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服装鞋帽、加工生产等外贸企业停工放假也是常有的事,生意难做、钱越来越难赚形成某种共识,是该勒紧裤腰带存钱的时候了吗?
从超前消费的角度上理解年轻人应该有点储蓄意识!
联想起近些年来,超钱消费的年轻人负债率越来越大,尤其的90后们负债率更是达到百分之六十,日常消费开支下来几乎存不下多少钱,信用卡消费的普遍性,总是这个月工资还没到手,但还债占比已经很大了,这种没有储蓄计划的恶果,在今年疫情期间暴露的非常明显,不上班或开工赚钱,还债的确是个大问题,好在有些银行可以延期还债,才勉强度过难关。
从投资的角度看经济环境下储蓄潮!
这些年很多传统的生意都需要有互联网意识,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销售、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线下到线上的转型,白热化的电商价格战,让利润越来越薄,甚至有些人产生对互联网电商产生愤恨的情绪,认为应该关掉互联网这个让价格透明、生意利润严重下滑的电商,加上房租的上涨让传统的实体店生意举步维艰,但这是大趋势,谁也拦不住,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困难,明天更困难,你今天不改变,明天就得被这个世界改变一样,转型死得快,不转型死的更快。
如今的传统实体生意确实越来越艰难,甚至很多老板宁愿打工赚钱,都不愿意办企业了或开店了,在经济环境不大明确的情况下,一些人开始存钱储蓄,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从经济角度看储蓄现象,我们发现这是很不理智的行为,危机之下其实更暗藏巨大的商机,在互联网极其发达的今天,半个互联网都在做直播电商,一些大佬发现其商业价值巨大,初入试水着已经赚得体满钵满的了,甚至火箭都在直播上成交了,还有什么不能卖的吗?经济下行前景的不明朗下,往往抑制了一些人的消费冲动,储蓄视乎成了最为稳妥的决定,很多大额存款都在看好着定期的利率,尤其是一些小点的商业银行利率更是诱人,银行的揽存、放贷两种形式,让人不禁感慨一半是冰、一半是火的经济投资现象。
投资、消费和出口统称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4万亿救市策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国家也会相应出资拨款拉动消费和投资,相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可控。银行的大额存单越来越多,这其实不是经济过热的现象,更不是传统理财的回归,而是对投资环境的胆怯,这和经济现象的口红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处。
上一篇:女孩子曾经被老男人“欺侮”过,这段经历该不该告诉男朋友或者老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