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银行里办大额存款的人多起来了,是传统理财方式的回归吗?
存单,银行,存款银行里办大额存款的人多起来了,是传统理财方式的回归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四,疫情之后的“冷思考”。疫情之下,绝大多数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储蓄”的重要性,也慢慢懂得留存一部分“紧急备用金”的重要性,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理性,更多的人已经开始了“攒钱”计划。
其五,未来降息、降准可能是常态。疫情下萎靡的经济需要靠央行降息、降准的金融手段去救市,现在去存款的目的就是提前锁住高收益率,未来不管是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都呈现下行趋势。
其六,就连最受老年人青睐的“国债”都延迟发行了。原计划3月、4月、5月发行的国债已经宣布推迟发行了,之前国债是老年人最青睐的投资理财方式,现在闲置的资金可比肩国债安全性的也就只剩下银行存款了。
结语:当下经济和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现在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是寻求一个市场“逐利”,而是更侧重于怎样在震荡的市场中保证“安全”,因此银行存款成为首选。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近年来p2p暴雷和很多私募理财不能如期兑付的结果。大额存单的很多客户以前有很多是第三方财富公司的客户。他们已无法寻找到让自己感觉更安全的投资渠道,于是只有选择最保守的大额存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银行里办大额存款的人多起来了,因为人们对自己手中的钱不太放心,想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有所扩大。
居民存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疫情的爆发,居民的消费力没有爆发出来。
一是没有地方消费,人们都呆在家里吃喝玩乐,出不了门。以前月份,我每月的信用卡至少要还款六七千元,但现在每个月不会超过1000元。
二是也不敢消费,担心疫情过后经济下滑,自己的收入会下降,影响正常生活水平,所以现在就要过点紧日子。
那么这些存款不可能放在银行里存活期存款,收益率太低。
相对来说,大额存款的利率较高,而元旦春节期间的积蓄,一些人手中资金额较大,符合20万元起步的大额存单的门槛。
因此,很多居民会将这些大额资金转存为大额存单,少则三个月,多则两年。
从另一方面看出来,未来一段时间居民存款实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在下降,人们更担心未来一段时期收入下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其它理财方式的利率也低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银行办大额存款的人多了起来,是传统理财方式的回归吗?大家好,我还谈谈我的看法。
1.存款的人多了,首先证明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了收入方式多了,如果没有高收入哪来的大额存款?如下图,统计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0733元,同比增长9.0%。随着居民财富收税水平一年年地提升,以及中国人民生活消费习惯。个人或家庭存款在2018年是74.44万亿元人民币,2019年又新增了9.7万亿元,超过了84万亿元,同比增加13.3%。分配到14亿人口——人均存款约为6万元人民币。所以其中一方面是收入水平的提高。
2.来银行存款的人多了,证明社会上其他理财收益低于银行存款利息,居民理财方式的局限性以及收益的可比性,从而选择了放银行。首先当今社会的年轻人大都是提前消费,生活习惯和网络理财普及能真正大额存款的不多,所以能去银行存款多数是上了年纪的60、70年代,而60、70年代最推崇的理财就是放银行,安全保险还能有利息收入。其次政策受房地产调控,房产投资收益率下降,余额宝等活期理财产品收益2020年才2%,老百姓能接触到的、能理解能接受的理财途径收益太低,相反放银行的利息更有吸引力。
3.2020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受严重打击,停工停业的情形记忆犹新。在行情不明朗的当下,普通人为减少损失能节约就节约、投资节奏能慢就慢、存货在制品能少则少,尽量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所以原计划有生产投资、项目投资的时间会延后。这些暂时不用的资金需要具备灵活性和收益性,所以选择放银行。
4.经过这次疫情人们更加懂得了身上有闲钱的重要性,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根据中国人居安思危的生活习惯以及保险意识的薄弱,留一笔钱在银行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状况是能理解的
综合以上四点,我觉得银行存钱的人变多也属正常的事情。希望我的抛砖引玉能得大家的踊跃发表!
上一篇:女孩子曾经被老男人“欺侮”过,这段经历该不该告诉男朋友或者老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