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很多事都可以等待,陪伴孩子成长和为父母养老等不得,对吗?
孩子,父母,你的很多事都可以等待,陪伴孩子成长和为父母养老等不得,对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总之,小孩和老人都是需要陪伴的群体,如果有时间,我们可否减少点应酬,少打点游戏,少玩点手机,多陪陪他们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这两个时闷段若错过,将是終身的遗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对,这两件事情都不可逆转,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无法弥补,所以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情,至关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陪伴孩子成长和为父母养老等不得”,这句话是正确的!
我国民间流传一句古老的谚语,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也被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证明是正确的。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三岁前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长应该尽早开发孩子大脑潜能。还有更重要的是,家长在早教时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关系,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为家长,还是要把握好3岁黄金期,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做为孩子的父母,若在这个时期不能很好的陪伴其成长,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再就是对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是等不得的。有一句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该及时把握机会,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好好孝顺父母,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和乐,让他以有儿女为荣,使父母身心平安,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有的责任。
图片来自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的,错过了就不能再重复了。说说我的两个故事。
先说说孩子的成长为什么不能等,我长这么大了,回忆不起我的童年有我的爸妈和爸妈睡次觉都是奢望。只能在快过年时才和他们呆在一起,弟弟要出生时我刚上幼儿园,爸妈就没有时间照顾我,我就每天和奶奶一起睡。白天的时候要上学,到了晚上就去家里和爸妈玩一会,他们大约七点下班回家,但是奶奶到八点左右就会来叫我说该睡觉了,算一下我的小学时光每天就和爸妈呆那么点时间。到了初中,爸爸要去国外,从我初中开始,到我初中结束,从来没和爸爸真心聊过天,初中是住校的,周六周日在家,但也只能晚上和妈妈说说话。中考结束,爸爸才回来,我的初中三年,没有爸爸任何的参与。顺利的进去高中生活,回家的次数也很少了,一个月回家两天,爸爸有一次的去了国外,其实也没有多少感觉了,爸爸这一次的去国外是从我高一开始,到我高三上学期末结束,我要开始高考了。爸爸开始对我说要认真考之类的鼓励的话,我都觉得可笑,从来没有参与过我的成长,我知道他工作是为了我们,但是我还是觉得很遗憾,从八岁的小学到高三结束,辅导我写作业得次数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好在,我长大了,就是回忆童年记不起我的爸妈了。
再说说为什么父母的养老不能等,姥姥有哮喘病,很多时候都喘不上气来,那时候我上三年级,周六周日会去姥姥家看看她,我很害怕姥姥会离开我。但那时候老是贪玩,去看看姥姥没事就会跑出去玩。在上六年级的时候,那天的腊月二十七,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姥爷和舅舅一家有事出去了几天,姥姥一个人在家,下午妈妈做好了饭,让我去给姥姥送点去,我很不情愿去,外面实在是太冷了,而且那时候正好有动画片。但我还是一路跑到姥姥家,把饭给了姥姥,在姥姥家呆了一会就跑回来了,可没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和姥姥说话,第二天早上,姥姥哮喘病发作,就去了重症监护室,过完年初四那天就回家了,姥姥一直微睁着眼,不能和我说话了,到了初六那天,姥姥就离开了我们。现在想想真是特别后悔,我给她送饭时姥姥还好好的呢,现在我喊也听不见了。为什么那时候不能好好陪陪姥姥,为什么总是跑出去玩,为什么那么愿意看那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动画片。经过这件事,我觉得不论怎样,称奶奶姥爷还在世,多陪陪他们吧,我的时间还很多,他们的时间就很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