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很多事都可以等待,陪伴孩子成长和为父母养老等不得,对吗?
孩子,父母,你的很多事都可以等待,陪伴孩子成长和为父母养老等不得,对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是,谁又知道自己的余生中能抽出多少时间陪孩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位妈妈因为值班,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3岁的孩子想妈妈了,就跑去妈妈的单位,只为偷偷看妈妈一眼。
见到妈妈时,不哭不闹,没有央求妈妈回家,而是和妈妈说:“妈妈我不打扰你工作,我亲亲你就走。”
孩子的懂事体贴,让在场的所有人眼眶湿润。
不由得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篇名为《我太爱那件礼物了》的作文,其中有几句话这样写道:
“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父亲给我的那一个眼神。”
“那个拥抱和那句话,一直给我力量。”
我抱着爸爸说:“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
多少父母看了眼角湿润,几句简单的话,却勾勒出他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这是一颗渴望陪伴的孤独心灵。
要知道,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而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
4
孩子小的时候,老是哭闹,你感到很烦,但是等到他们渐渐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与我们渐行渐远时,又追悔不已。
当你想补偿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对孩子了解的太少,你们之间早已竖起了一堵高高的墙。
记得《奇葩说》辩手颜如晶讲了自己的故事:从小到大,父亲常年在外,所以她跟父亲都没有怎么相处过。
然而在她26岁时,收到了爸爸送她的冰雪奇缘和小猪佩奇。而早已长成女汉子的颜如晶真正想要的拳套和脚靶,父亲却一无所知。
经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管不住,父母感到焦虑,孩子也常常觉得烦躁或委屈。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没有和孩子互动和交流,无效的陪伴孩子,才让你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要知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现在多做一点,将来遗憾少一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陪伴孩子成长和为父母养老等不得,是对的。
首先时间易逝,不可复制。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是永远。后期再想介入孩子的成长,想陪伴他,教育他,也就很难,因为有了隔阂,有了距离。孩子大了就会慢慢脱离对父母的依赖。想管管不了,想陪伴吧,人家已经不需要了。也就失去了与孩子建立感情的最佳时期。
其次,父母老了,能活的日子屈指可数,父母能陪伴我们的时间也不会太多。随着岁月的流失,身体会越来越差,能曾着他们还能动时多陪他们散散步,跳跳健身操。曾他们胃口还好,多带他们吃吃美食。不要等他们吃不进了,动不了,在来孝顺。要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乃是人生最遗憾的事
最后,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是几世修来的缘分,今生能在一起,我们应感恩和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相处和情分,不要等到都失去了才来遗憾和惋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错,时间不等人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陪伴孩子和孝敬父母不能等。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他的成长的变化和成长的特点都不同,你错过一个阶段,后边很难去弥补上,所以错过了某一个阶段你就错过了她一项能力的提升,例如,爱的建立和天赋优势的发挥等等,所以孩子的陪伴是不能等。
孝敬父母也不能打等是因为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你会发现他们60岁能做的事,例如旅游,但是你拖拖到70岁,他身体不好了出不去了。还有父母突然得病就离开了,许多意外不可预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陪孩子的同时照顾老人,虽说有些累,但是累并快乐着,孩子看到,才会理解,才会小效仿,才会在你晚年的时候来向你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这肯定是对的。
先说陪伴孩子。
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笔者小时候的很多伙伴,家长大都去外省打工了,也就过年才回来待10几天,然后又匆匆的离开。很多小伙伴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算比较幸运的,家境和他们都一样,但父母都没有外出,一手把我带大。
先来说一下我们那里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和我的直接区别吧。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小孩子又调皮,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管束,所以他们可能比我“自由”一些,我爸妈都在身边,管得也比较严格,所以这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他们上树下河样样精通,我就比较笨了,这些都不怎么会,很多事父母都不让碰。然后说上学,他们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也没有多少文化,只要他们每天去上学就好,其他的爷爷奶奶也无能无力,毕竟隔了两辈很多事情不懂,思想也不同,也许他们想只要不挨饿其他的都不重要,作为老一辈他们确实是这样过来的,不挨饿就是很幸福的事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