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道理是啥?
一字,用意,千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道理是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个故事大家更是熟悉,贾岛是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唐朝时候一个著名的诗人。他做诗很肯下功夫。他的诗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是经过仔细琢磨的。有一年秋天,贾岛到京城长安去赶考,他看到长安城街上,到处都是被风吹下来的落叶,就做了一句诗:“落叶满长安”。他想再做一句诗,可一时又想不出好的句子来。越是想不出他就越要想,想着想着,不觉走到了渭河边上。他看到一阵秋风把渭河的水吹起了许多波纹,就把这一句诗想出来了:“秋风吹渭水”。
又有一次,贾岛做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觉得用“推”字也还可以,不一定要改成“敲”字。这么着,他一会儿觉得用
“推”字好,一会儿觉得用“敲”字好,始终决定不下来。他白天黑夜都在想着这两句
诗,甚至走路的时候,也一边走,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的手势,仔细琢磨到底用哪一个字更好些。有一天,贾岛走在大街上,正在一推一敲地比划着,不知不觉撞着了一个迎面而来的大官。这个大官就是有名的文学家韩愈。韩愈问明了原因,想了一阵,对贾岛说:“在这句诗里用‘敲’字比用‘推’字好。”贾岛得到了韩愈的指点,心里很高兴,便决定把自己的那句诗改成“僧敲月下门”。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称赞贾岛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并且还根据这段故事造了一个词,叫做“推敲”,用来表示反复思考斟酌的意思。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就告诉我们,书中的文字只是媒介,作者的意思蕴含在文字里面。读书不仅仅是记住那些文字和文章,就算达到目的了。要尽量领悟文字和文章中蕴涵的所有知识、信息和种种意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读书就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要用心、细心、专心,将书“掰开”了去读,“揉碎”了去想,体会书中一字一句的精义所在。这样读书所得到的收获,肯定“含金量”很高。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就是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读书。清代读书达人曾国藩就有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借鉴,他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曾国藩在告诫子侄读书时曾说:“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由此可见,读书的态度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这句话出自于《增广贤文》上集。
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经过清明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有了现在的模样,书中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二性论的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
古代人做学问写文章都非常的投入,非常的讲究,一字一句往往都反复斟酌。同时古人表达情感很含蓄很用心,正因为如此,后人在阅读前人作品时也需要具备前人的境界和修养。所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就是要说要对前任的作品的内涵有确切的理解需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遣词用词的。用语的心静用意读书必须独自旅行间,只能局限于文字的表达含义,而要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句话其一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与技巧。读书要悉心投入。无论何时时都不能 囫囵吞枣,浮光掠影,而是一定要用心体会,倾心领悟一字一句所承载着作者的道义和心声。尤其在阅读先贤诸子之圣言时,我们更应该细心品味,静心参悟,透过文字的窗口去认识一个一代圣人的思想和灵魂,给自己迷途中指引方向,进而提高个人修养,能达到知书、明理,修身,严于律己,教化万物。
其二,个人认为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还告诉我们读书要有目的性,方向性,读书要精,读书要有针对性。博览群书固然是好,但是如果读得书五花八门,不分主次,不辨经纬,未必有用,假使你搞化工的,你每日没夜的攻读商学秘籍,对你的专业又又何用呢?所以读书不一定要多,但要精,但要准,但要对路,这样你读得书才是有价值。
个人见解,欢迎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表明观点:基本意思我猜题主是知道的,想问的是为什么会这么说吧。
原因1,据说一字千金的故事来源于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的完成,自认相当完美,便豪言:能修改一字者,付千金报酬。看到了吧,这是悬赏广告,就是形容文章完美的。重点在不能修改一字,而不是千金报酬。
原因2,孔子作《春秋》记事,讲究春秋笔法,为后人开了先河。就是遣词造句包含褒贬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能不重视每一个字的意思吗?古人写书,是要留给后人的,“立言”,肯定是慎之又慎,不然误导子孙。
原因3,就说我们知道的文言文吧,字数都很少,表达的意思却异常丰富。就说“推敲”吧。是贾岛纠结在“鸟宿池边树”之后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故事。五个字里唯一的动词,自然是要认真推敲的。
再说,有个词是“学富五车”,五车竹简也不过几万字的阅读量。说明什么情况:古人的书,是浓缩的精华。每一个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仅有这么点儿书,自然也有时间和精力去逐字研读。
总结:1,悬赏广告而已;2,古人字少,能去逐字研读;3,做学问,要严谨。
上一篇:学生恋爱可以有未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