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具有争议的诗词解读有哪些?
孔子,女子,你是具有争议的诗词解读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忧心愁乱深,恨被小人嫉。谗言遇得多,欺侮也不少。静心细思量,梦醒痛断肠。
日月的光辉,为何变昏黄。心中的忧愁,像未洗衣裳。静心来思量,恨飞去远方。
关于这首诗作者的性别和身份,古代时彼有分岐。汉代“今文三家”中,《鲁诗》和《韩诗》均认为这首诗是“卫宣夫人”所写,《齐诗》则认为作者是一位在朝廷中不得志的男性官员。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诗经传》中,认为《柏舟》是妇人所言,在当时形成了汉、宋学的争论。朱熹被后人视为儒学宗师,其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他关于这首诗的判断一直为后人所尊崇,但明、清时期研完《诗经》的何楷、陈启源、姚际恒、方玉润等人皆有不同看法,争论不止,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现代学者对该诗作者也有争议,如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中均认为是男子作,而袁梅《诗经译注》、程俊英《诗经译注》又皆以为女子作。
观察整首诗的抒情,有幽怨之音,无激昂之语,确实不像男子的口气。从诗的内容看,像是一首女子遭受不公,而又苦于无处可说的闺中怨诗。
但从诗的字里行间,如“微我无酒”这一句看,古代女子是不能饮酒的;又如“威仪棣棣”这样的形容,似乎只适合男子,所以支持是男性作者的也是有理有据。
各位读者有什么高见,望效古风,留言评论,共开眼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大夫觉成,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孔子在《论语》里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觉成认为这句话争议很大。
1、觉成观点
大家的争议点,主要在“女子”“小人”如何理解。
支持孔子的人认为,孔子一贯的品性是不会说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种话的。
不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孔子有瞧不起女人的意思。
觉成认为,这两种想法都有失偏颇。因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根本就不是根据现在语义理解的这个意思。
2、“女子”一词的出处
“女子”用于称呼女性,最早出现在明朝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此处“女子”明确代表女性,也是觉成知道的,最早用“女子”称呼女性的出处。
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汇集而成,于战国前期成书。
所以说,孔子此处说的“女子”不是泛指女性。
3、如何理解“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呢?
要想准确理解一句话的意思,就要明白说这句话的背景、出处才行。
【出处】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章。
【背景】
孔子快六十岁时,因鲁国内乱,带弟子投奔卫国君主卫灵公,卫灵公态度极好,热情接待,待遇优厚。
但卫灵公胆小怕事,贪图酒色,根本不敢采纳孔子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使孔子非常郁闷,觉得抱负难以施展。
而卫灵公周边的人,因嫉贤妒能,对孔子极为排挤。这就使孔子产生了离去之意。
孔子离开又返回卫国,反复三次。但始终没有找到好的归宿,最终还是回到了鲁国。
在此期间,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召见过孔子一次,说了啥没有记载,不得而知。只是随后,孔子再次离开卫国。
后来,孔子辗转回到鲁国,与弟子谈起这番经历之时,发了一番感慨,说的就有这句话。
【赏析】
在古代,“女”与“汝”是通假字,“子”是对人的尊称。
“女子”,此处“女”就为通假字“汝”。此处“女子”专指“卫灵公夫人南子”。
“小人”是与“大人”相对而说的,“大人”是对士大夫阶层的称谓,“小人”是对下人或者底层的平民而称的。此处“小人”,是专指君主身边的人,也就是卫灵公身边的人。
此处的“小人”,并不是指现代意义上道德品质败坏的人。“女子”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女子”,不可用现在的语义来理解过去的语义。
“唯”是语气词,无意义。
“养”:修身养性,可引申为相处之意。此处不能理解成现在的语义“抚养”,要是“抚养”之意,前后语句就不通了。
【解析】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意思是:南子与卫灵公身边的人,是修身养性不够的人呀,很难相处。相处得太近了,就会失去对你的尊敬之心,变得对你不知谦逊礼让;相处得太远了,就会觉得你对他们不好,从而对你生出怨恨之心。
现在,根据字面和近代语义去理解,意思是:天下唯独女人和小人最难相处。相处得太近了,就会失去对你的尊敬之心,变得对你不知谦逊礼让;相处得太远了,就会觉得你对他们不好,从而对你生出怨恨之心。
如此看来,大家对后两句话没有异议,只是对前一句理解上有分歧。这也与孔子说这句话的语境没有记载清楚有关。只能放到大背景下,并且去查找资料来分析原意了。
4、大夫觉成结语
觉成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不能根据现代语义来理解的,万万不可曲解。
这句话对现在社会还是有启示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修身养性方面,做人做事要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2.在为人处世方面,与人相处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3.在思想境界方面,对人对事要有宽容心同理心。
做好对己、对人、对双方这三个方面,就会在生活工作当中如鱼得水,好事自然来。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转发,共同学习提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时:李商稳的《锦瑟诗》6字惊世诗篇,李白《秋风词》、李子∽李子词……
上一篇:各种版本的胡八一,目前男明星里,你觉得谁演得最到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