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懂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自己的,的人为什么有人懂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懂技术?个人认为,技术没有社交能力强,这是普遍现象。对于指鹿为马的人,善于迎合领导的喜恶的人,他们才有更多的机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悟道轮回,我来回答您提出这个问题,对于在某方面出类拔萃的人,而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的腾飞,自己去在观望,我对于这种人的看法就是四个字,缺少实践。
1、什么都懂可能也并不尽然
什么都懂。这个因人理解,我可能理解为专才和全才方面。您所说的可能他就所于后者,在各个方面都略懂一些,交友闲谈之际彰显出他知识面很丰富的一面。谈古论今都能无理也能辩出三分的人大有人在。这种人在真正生活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事无成。因为首要的他没懂得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
2、认清自己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
在略懂的基础上,不去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再继续钻研、学习,使自己从一个全才,转变成一个全才的同时,在某些领域或某个领域有自己独到之处的专才。
3、实践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有了一定的知识做为储备资金,再加上独到的眼光去审时度势,找寻合适自己的项目来加以实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用实践和成功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是文能提笔安天下的王者。
不能这山望那山,总是看到别人的成功,自己去不付出行动,只会感慨为什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种人终究一事无成,碌碌无为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亲爱的,我觉得懂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人,根本原因是压根儿没真正懂过!只能说知道很多道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知道”而非“知晓”!
什么意思呢?
就像问一个人“你认识马云吗?”那人可能不经思考就会回答“认识啊?这么有名的人物谁不认识呢?”
你让对方看着你,然后再着重强调盯着他继续问“你真的认识马云吗?”他可能会开始思考,然后开始怀疑自己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
当你继续用坚定有神的目光盯着他,继续认真的问“你真的认识吗?”对方可能开始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了,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沉思良久可能会领悟到你的意思了,然后回答你“我不认识他,我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
此刻,我想打个响指提醒你,没错,“知道”和“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就如同人生的道理一样,其实我们只是知道的太多,而没有真正明白和领悟。所以才有了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孟子》里面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
一个人不经历点儿事,是不会真正明白一个道理的。读书的时候不好好读,在社会上抹爬滚打的时候吃尽没读书的亏,才会真正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人在历史中被称为“纸上谈兵”;
在成语中被称为“好高骛远”;
而典型人物自然就是赵括和马谡。
说马谡反而不太合理,因为就其本身而言,他跟赵括是有天壤之别的,但毕竟都是曾经某个战争失利甚至某个国家从此走向灭亡的关键一环,所以暂且一起提吧。
什么都懂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谈起他平常关注的东西,那真的是可以把酒言欢畅谈三天三夜都不带停的。
但是你懂了那么多,你要么是不敢实践,要么就是知道自己懂得的也就能骗骗外行人,总而言之,你依然过不好你的生活。
因为书本上的知识学个半桶水就足以在外行人面前耍耍威风,但真正要落到实处的是“知行合一”,也就是实践。
可是本身就是半桶水的他们怎么会去实践?
所以啊,永远不要从一个人的嘴巴上去判断这个人的能力,而是看他做事情的态度,行为举止。
有兴趣的朋友关注下同名公众号:枫之驿站
一个周末写随笔,工作日写投资复盘的曾经的考研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与做,隔着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鸿沟。
看见一句话,看了10次,变成自己的价值观;经历千难万险,得出的经验总结,兴许是同一句话。对于个人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上一篇:多久才能学会唱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