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避免爱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缺失?
爱国,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如何避免爱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缺失?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我们的爱国教育素材太丰富了,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去整合,去培养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我们的国家存在,爱国教育就会永远存在,不会缺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目前注重分数,重智轻德、强技弱美的教育体系,肯定会造成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我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加强:一是不断探索和完善选择人才的方式,让真正有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强化文化领域爱国主旋律的环境建设。文艺作品、网络文化都应该以构建良好的教育人爱国爱家的情怀为主,引导民众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在中小学和大学生中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民族精神和古往今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特别注重建国以后为国尽忠、为民尽责的英雄楷模的宣传学习;四是依法严惩恨国辱国行为,追究给国家尊严和利益造成损失的群体。在国家走进新时代的大环境中,要让国民明确树立国际环境中的国民荣辱观,为中华儿女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将爱国主义内容写进教科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好,从最近的许某馨,黄嘉毅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爱国教育,确实需要大力提倡。
一、提倡国学,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豪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据赔款,尊严尽失,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恨铁不成钢,纷纷攻击中国的母文化,把封建礼教等同于全部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是处,然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大打鞭挞。
新文化运动,我们在历史书上一直强调正面的作用,但是新文化运动存在“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中国文化”的致命倾向。
这导致了“打倒孔家店”的盛行,再加上建国之后,文革的影响,中国人的文化之根普遍算是断绝了。
老祖国留下的东西都丢掉了,没有了文化家园,我们怎么谈爱国?
教育部最近几年也意识到了这个重要问题,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历史教育中提出了“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
历史教育的一个明确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怀,这个改革很及时。
但这只是复兴文化的第一步,我们还是要把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都找出来,也来一次中国的“文艺复兴”。
我相信,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二、破除西方中心论
近代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崛起,西方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
西方要把他那一套文化价值观,输出到全世界,比如美国大片,美国快餐,这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引导对于西方的崇拜。
西方真的那么好?
到过西方的人都知道,我们当成高档快餐的麦当劳,在西方的地位,不过如同我们的“陕西凉皮”,“沙县小吃”一样的普通,但到了中国,摇身一变,居然让中国人趋之若鹜,还真是个讽刺。
归根到底,这是西方中心论在作怪。
我们的留学生的一部分,如许可馨,黄嘉毅之流,就是西方文化的崇拜者,还有那些学了一点人权就回来瞧不起同胞的“香蕉人”,他们说“美国空气都是甜的”,在她们看来,美国的一个屁都是香的。
但事实呢?面对新冠疫情,西方的价值观和我们的体制优势相比,哪个好哪个不好?相信只要有理性的人,都会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讲道理,还要摆事实
爱国教育最怕的就是讲大道理,我们可以在烈士的英雄故事中,感受到爱国的力量,我们可以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感受到做为中国人的自豪,也可以从中国一次次撤侨过程,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爱国教育唯独不能讲大道理,说你“必须爱国,必须爱家”,这是最没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我每次开学第一课,都会和学生算一笔帐,也算是一种爱国教育。
这里分享给大家,我的方法是和学生们一起算:“国家一年投入多少,可以保障一个学生正常读书?”
算帐的结果大约是16000元,活生生的数字,就会让学生对祖国心怀感激。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爱国教育不能空谈,根本方法就是树立文化自豪感,破除西方中心论,用事实说话。
如此,我们就会少出一此许某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国主义是指教育孩子有“家国”概念,拥有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关注国事,培养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需要做到:
第一,学校教育。中小学教材内容筛选要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从中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感悟。
第二,家庭教育。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做个对社会有责任心、爱国的人,从而给孩子设立好榜样。再此,多与孩子交流,通过一些时事去帮孩子分析国家时局,帮助孩子更进一步了解国家,培养孩子对社会的关注度与责任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