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她”字是怎么形成的?谁发明的?
代词,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她”字是怎么形成的?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早在1917年,刘半农就提出了用“她”字以对应“She”的建议,不过,在1920年以前,他虽有此非正式的提议,却并没有发表文章明确阐述有关见解。倒是周作人于1918年8月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撰文,提及了刘半农的这个建议:“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很觉不便。半农创造‘她’ 字和 ‘他’ 字并用。”但周作人以“印刷所里没有,新铸许多也为难”等理由认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而周本人也仍然乐于使用已经习用的“伊”字。
(以上内容来源百度)
看到这,还挺惊讶的,文字真的有历史,并且每一个字都是独特的。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文化下,“她”成为一个生僻字。
但是我们看到今天的进步,并且看到思想不断的解放,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可是我们依然需要查考,了解历史,内心才会更加的清晰,更加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无穷魅力。
她,在古代就有,创造者不详,刘半农第一次提出来用“她”来对应“she”的音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半农为“她”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当于是新生。
#我要上头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个她字在1920年之前是没有的。因为,她字是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在『教我怎么不想她』中首次提出。
她字是由现代诗人刘半农首创的。古代汉语字典里也是没有她字的,古代的诗歌,歌赋,小说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一律写成他。
"她"字的的形成,源于对国外文章的翻译
刘半农提出用“他”字代表男性,“她”字代表女性,以便在翻译外国名著时区分性别,好传达意味。
在遇到翻译外国名著的男他女她时,有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有人提出用“伊”代表女她,这样就不会造成性别歧视了,一开始也有许多人运用这方法,在一些民国时期的巨著中也时常看到;鲁迅提出,仿效日本,日本最开始也没有男他女她之分,男他女她统称“彼”,明治维新以后才将女她单独称作“彼女”,中国可以仿效,将女她单独称作“他女”,但因诗文中音律不合,所以废弃。最终刘半农提出“她”字单独代表女性,对应英文中的“she”,该提议被教育界高度认同的同时,也招来了全国女权主义者的批判。
其实,刘半农创作“她”字不是时候,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女性解放的关键时期,女权主义抬头,主张男女平等,不能再区别男女之间的差异。当时的一些女权主义激进分子提出,一些带有“女”字偏旁的字都含有贬义,比如“妒”字、“妾”字,此时“她”字的出现也暗含这男女之间的不同。
当时的女权主义者这是一种激进的态度,是一种极其敏感的心里。正在经历社会变革的他们,一些思想上的碰撞,是在所难免的。
尽管刘半农最后被全国女权主义者大骂三年,但是这个字最后还是保存下来,直到今天。刘半农的这个字使得在翻译外国名著时,比较方便;而且翻译成中文之后,也不用考虑格律的问题。总的来看,刘半农发明的这个字是一个比较好的发明。
1932年,教育部正式将“她”字加入字典,至此才被群众广泛接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新诗人刘半农做新诗《叫我如何不想她》,“她”这个字第一次在汉字体系中使用,可谓是首创。附诗如下: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也是颇为浪漫了。只是这个“她”,当时在文人圈里可谓掀起波涛,有人说这是在歧视妇女,还有些良善之人,出面解围,说:这个“她”,指的不是女人,而是祖国……(刘半弄当时在伦敦留学)赋予这样宏大的意义,估计刘先生也只能讪笑,不置可否了。
但凭借这首诗,当时的刘半农成了全民偶像。这首诗还被谱成歌曲,被文明的女学生所传唱。
刘半农留学归国后,便在北京的文理女子学院任教。当日她穿了一件蓝色夹袄去赴任,给女学生看到了,纷纷议论,听说刘先生是一个非常文雅的人,怎么生得这样……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见光死。
这话后来给刘半农知道了,他哈哈大笑。又复写了一首打油诗来用于自嘲。
“叫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已有这个字,读作jiě
近代以前,中国本无区分男、女和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传统。几千年来,似乎无人觉得有作此区分的必要。但随阒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东渐,这一问题就逐渐出现和凸显出来。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
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早期作品中就是如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