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养殖蚯蚓对水质有没有要求?
蚯蚓,黄鳝,泥鳅养殖蚯蚓对水质有没有要求?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还可以用灯诱飞蛾入或用猪血招引苍蝇生明以作饲料。
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很贪食,饵料严重不足时,黄鳝有互相残杀或大吃小、强食弱的食性。
由于黄鳝白天不出来活动,因此,每天晚上8—10时投料为好。
以投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如皮、米饭、瓜果等酸甜食物)为辅。
一般每天投料一次,投饵量早期为黄鳝体重的3—5%,随着黄鳝体重增加投饵量也相应增加。
投饵最好全池均匀遍撒。
饵料不足时,也可辅投一些浮萍、桑叶,抓住春后到冬前黄鳝生长的黄金季节,做到适时喂料,。
为避免黄鳝停食,要求投喂混合饲料,投饵的原则是新鳝、营养、多样、吃尽。
人畜粪必须经过腐热发酵后才能泼洒喂养。
严禁用酸败霉变的酒糟、豆腐渣、薯渣等腐臭、变质食物。
投料如定时定点,可便于鳝鱼摄食和人工捕捞。
投料后的第二天清早清除残饵或注入新鳝水,保持池内有较多的氧气。
当然,投饵也要适中,过多会使水质变坏,过少则食饵不足。
四、精心管理:管理上要“三查三防”。
一查水情,保持水质的清爽,保持池内清洁卫生。
要勤观察,发现水质微臭或不常时,应立即换水。
水源较差的每隔5—8天换水一次,做到季勤换,天气炎热水温过高时还要搭荫棚遮盖或适当加深水位。
冬季尽量不换。
池内可混养些泥鳅。
每平方米放养1—2斤,以改善水质,并防止黄鳝互相缠绕。
二查饵情,应注意缺饵、单饵、混饵的观察,注意打雷下雨与缺饵时,黄鳝受惊向外逃,不进食,不入洞;缺饵时黄鳝会出现大追小,互相秘。
改喂新饵料应从少到多。
三查病情,只要提前预防,注意观察,鳝病是可以控制的。
“三防”是:一防逃跑,建池要牢固,防止洪水冲垮池子或鳝鱼翻池,雷雨时要排水以防外逃。
二是防害,鹅鸭不得入池。
三是防毒,严禁香烟头、化肥、农药污染或有污染的水放入池内,特别是化肥、农药对鱼类有剧烈的杀伤一旦发现中毒,应彻底放干池水,用新水冲换池内毒水、污物。
然后将大蒜捣烂兑水,按每平方米5克投入池内,以免黄鳝大批死亡。
五、疾病防治:黄鳝常见有发烧病、感冒病、肤毒病和毛细线虫病。
发烧病是因黄鳝密度过大引起的。
防治方法是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以每200条黄鳝搭配1条泥鳅为宜)。
当黄鳝发病后,立即换水,或在池中加入万分之七的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可泼洒一大两左右。
黄鳝感冒是由于注入的新水温度过低引起的。
用温度很低的泉水、井水、山矿水或水库水换水之前,应让水温升高后再放入池中。
秋末冬初水温低到12℃以下时,黄鳝开始入泥土下30厘米左右深处过冬。
这时,要排去池水,只保持泥土湿润,并在泥土上盖一层5寸左右的稻草防冻,避免结冰。
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梅花斑,是黄鳝常见的病害,预防方法就是经常在鳝池内投放一些癞蛤蟆,因为癞蛤蟆身上的分泌物具有防这种病的功效。
如黄鳝已患此病,立即取1—2只剥皮的癞蛤蟆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趟,即可病除。
肤毒病是因黄鳝相互咬伤或被敌害生物侵袭造成伤口而导致霉菌感染引起的。
病鳝体生“白毛”,食欲不振,瘦弱而死。
在黄鳝...
蚯蚓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一)场所选择 人工养殖蚯蚓设备简单,管理方便。
一般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就可培养药用蚯蚓。
还可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结合养殖蚯蚓,能双重利用获益。
(二)选种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要、不同条件,选择不同品种的蚯蚓。
一般选择易养、易繁殖,能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来选种。
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选择青蚯蚓养殖,结合大田种植,双重利用,既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植物增产,又可收获蚯蚓动物蛋白饲料。
如果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以及城镇居民,可选择红蚯蚓养殖,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利用有机废物,进行饲养。
(三)蚯蚓的饲养方法 蚯蚓的饲养方法可根据蚯蚓习性和用途而定,主要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以及工厂规模化养殖3种。
1.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包括箱养、坑养、池养和棚养等方法。
一般适养红蚯蚓。
(1)箱养法蚯蚓饲养方法: 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饲养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蚯蚓。
本届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
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
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
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一70%(一般是手捏成团,放开散开为宜),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及砖池养殖蚯蚓: 包括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
除爱胜蚓属<红蚯蚓)外,还可适宜养青蚯蚓。
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可2—3平方米,也可10—20平方米。
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就可引入蚯蚓养殖。
如蚯蚓较多,可在土上再加一层lo厘米饲料,上面再覆盖10厘米肥土。
青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湿度30%左右。
也可利用旧猪圈改成养殖池放养。
2.田间放养法 适宜于桑园、菜园、果园、苗圃、饲料田、多年生经济植物、林区,以及灌溉方便、水分充足的肥沃农地养殖。
一般适养青蚯蚓。
(1)桑园养殖法: 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一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厘米,放人种蚓进行养殖。
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
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
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饲料田养殖法: 包括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均可养殖。
养殖时要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
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沟槽,槽内施人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即可放入青蚯蚓进行养殖。
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园养殖法: 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在养殖蚯蚓的菜园,每亩施人7500—10000公斤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
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
上一篇:农村人老年境遇差的人,绝大多数是养儿防老所致,你认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