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工人上班测体温、戴口罩,你认为以后会不会成为常态化?
疫情,测温,戴口罩现在工人上班测体温、戴口罩,你认为以后会不会成为常态化?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石泉路街道品尊国际社区,新安装的门防卫士监测系统驻守在小区出入口,自动为来往的居民测量体温。“装了以后大门执勤进出井然有序,不拥挤了,而且速度也快,还减少了工作人员忙不过来的情况。”居民江筱英对小区门口的变化非常认可。
事实上,在疫情防控初期,品尊国际社区和其它很多小区一样,都是采用测温枪测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室外环境下测温枪的工作状态并不稳定。社区每日出入人流量在5000人次左右,测温设备的缺陷,既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加剧了居民对于近距离反复测温的抵触。
那么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品尊国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馗原先在企业从事过“智慧制造”相关工作,他想到,这个难题也许可以通过新兴技术来解决,于是他召集了社区的“攻坚小组”,为社区量身定制了一套监测系统。
“和市面上常见的监测系统不同,这套监测系统不仅能隔着一段距离精准测温,而且在居民戴着口罩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人脸识别。通过预留的多个端口,在疫情结束后,该系统还能接入社区的门防体系,投入常态化的应用。”沈馗表示,系统的每一项功能,都是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规划的。
这套系统真的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吗?
抱着求证的态度,记者戴着口罩站到了距离设备0.5米左右的位置,机器播报了记者的体温,但是屏幕上显示了“陌生人警报”的字样。
“系统之所以能在居民不摘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人脸识别,还多亏了我们‘攻坚小组’的一位张师傅。”沈馗告诉记者,这位张师傅精通电子元件。“他建议将人脸识别需要采集的人体特征都集中在面部上半部分区域,将不摘口罩情况下的识别度提高到了98%。”
还有“攻坚小组”的成员指出,热成像感应模块的测温距离很重要。经过现场考察,0.5米到1米的距离是小区居民比较能接受的测温距离,因此,测温范围在0.5米到1米的热成像感应模块就比测温范围在1米以上的模块更符合需求。
“‘攻坚小组’中有退休离职的干部,也有我们企业的一些高管,还有各行各业的一些精英。”沈馗表示,当初建立“攻坚小组”就是希望把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居民聚集起来,“可以集思广益,产生比较多好的办法。”
当初得知要为社区定制一套监测系统,“攻坚小组”的成员都很支持,积极献策。选择什么样的测温模块最适合社区需求?要装载哪一套软件?哪家供应商的硬件性价比最高?种种问题在群策群力下迎刃而解,经过两到三次的线上讨论,“攻坚小组”就完成了系统的前期策划。
但眼看胜利在望,有一个问题横在了“攻坚小组”面前,要联系厂商定制设备,钱从哪里来?这时,品尊国际的热心居民再度联手,自愿捐款,出资2万多元定制了两套监测系统安装在车库入口和居民出入口。
一周之后
门防卫士监测系统终于从一纸策划变为实物
正式在社区入口“上岗”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党总支也好居委会也好,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是妥协呢,还是能够想尽办法去做一些改善,做一些创新?”经过这次和居民共同打造智能门防,沈馗体会到,“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在我们的社区,还是要多听多想多问,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把更多创新的方法运用到社区里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首先呢,因为疫情,全国甚至全世界都进入了到了一个极尽考验的状态!
但是我想抛开这个疫情过后的一些政策话题,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疫情期间我们的所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是可以继续采纳继续做下去的,就比如戴口罩,我个人感觉没什么不好的,干净卫生又能尽可能的去避免细菌感染之类的,还有就是出入各种场所实行严格登记管理制度,除了麻烦一些,好像并没有什么坏处!
最后,常态化这个问题,当然,我希望常态化,尊重事实,有根有据就可以,但就我现在所看到的一些,应该不会常态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会,现在虽然说国内的疫情控制得差不多了,但是国外的疫情仍然很严重。小心使得万年船为了大家的安全最好每天上岸都测量体温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费工费时,我在工地干活天天体温发口罩,工人干粗重活带不了口罩…
上一篇:“女人,不要因为谈恋爱,就远离了身边的人”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