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文学大众化?
文学,大众,人生如何理解文学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大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毕竟,一方面被大众接受的文化才能长久;另一方面大众化的文学也可能不可避免的有些俗套,缺少一些原汁原味的文学性;所以我认为应该用辩证否定观来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众化即世俗化,文学大众化即文学世俗化。
世俗化讲实用,即是实用的世俗化文学,当然就有能力融合外来文学,变化自身,自身变化。
有意思的是,这种不断变化,却让人觉得是保持不变的。这个误会大概是从秦始皇书同文以后的方块字几乎没有变造成的。汉代竹简,今天读来,没有困难,难免让人恍惚。
聊文学以前先说字,不唐突。中国传统认为,字,有神性。张光直先生就说过,中国文字的发生是为人神通,是纵向的,而西方文字主要为传播,是横向的。中国读书人历来认为,只要文字留下,根也就保住了。哪怕是不认识字的老百姓,也晓得“敬惜字纸”,以前有字的纸要集中在一起烧,类似仪式。
近现代各种中国文学史,总是将中国古典小说拔得很高,大概是学者们暗中有一部西方文学史在心中比较。小说的价值高涨,是五四开始的。这之前,小说在中国没有地位,是闲书,是正儿八经的世俗之物。班固在《汉书》中早就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而且引用孔子的话“是以君子弗为也”,意思是君子不写小说。
毋庸置疑,司马迁是中国小说第一人,《史记》当作小说来读,更亲切。到了魏晋的志怪志人,以至唐的传奇,没有太史公不着痕迹的布局功力,却有笔记的随记随奇,一派天真。后来的《聊斋志异》,虽也写怪,却没有了天真,但故事的收集方法,蒲松龄则是请教世俗。莫言山东人,写鬼怪,当代中国一绝,他的家乡高密,鬼怪就是当地世俗构成。
唐朝还有和尚的俗讲,就是用白话讲佛的本生故事,边讲边唱,用来吸引信徒。敦煌卷子里那些俗讲文本,看得出世俗形式的小说初型。宋元说话非常发达,鲁迅说宋传奇没有创造,因有说话人在。其实《太平广记》记载隋朝就有说话人了。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杭州一地就有说话人百名,组织行会叫书会,说话人所据的底本就是话本。鲁迅认为,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的一大变迁。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故事,以前跟皇帝讲话,不会说故事,脑袋就很容易搬家。春秋战国产生如此多的语言,多半是国君逼出来的。用故事影射,是传统,影射得好,可传世。
元朝读书人不能科举做官,只好写杂剧。元文人大规模进入世俗艺术创作,景观有如唐的诗人写诗。元杂剧读来令人神旺的是,其中的世俗情态和世俗口语。杂剧一词,晚唐以来,一直有,金杂剧后来又称院本,是走江湖的人照本宣科,要到元杂剧才成为真正的戏剧。由元入明的罗贯中除了写杂剧,也写了《三国演义》,等于是明代世俗小说的开端。
明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封神演义》、《三言二拍》等等,无一不是描写世俗的小说,而且明明白白是要世俗的人来读。明代这些小说,特点是元气足,个个像富贵人家出来的小孩儿,没有穷酸气。
到了清代,当然就是《红楼梦》。《红楼梦》也是世俗小说,曹雪芹讲中国诗的意识引入小说,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陈世骧先生就对张爱玲说过,中国文学的好处在诗,不在小说。除了当代,诗在中国的地位一直最高,次之文章,等而下之是小说。
说这么多,总之一句话,文学大众化就是文学世俗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是“人学”,文学活动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的,文学也是从审美关系上审视人生、把握生活的。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要从切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着眼于现实生活基础,表现主体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以主体的虚构和想象,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即文学活动要以“人”为主体,关注艺术真实。因此,发展文学,我们首先要深入民间,面向大众,在体验生活中找素材。如张恨水的通俗爱情小说《啼笑因缘》,明清时期的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红楼梦》等,贴近生活,迎合大众口味,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展现人民的审美,体现民族的人文精神。大众文学是适合各个阶层的读者的,因而更受大众喜爱,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但是,在文学深入大众的同时,也要避免文学的过于通俗,过于大众。文学的审美,一方面既要把握社会生活,又要超越生活现象,在文学活动中追寻人生意蕴,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学的审美进入一个虚构但是可能发生的世界,从而表现对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文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题材可以是通俗的,但意蕴却是高雅的。文学作品分语言层、形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在创作中要注重语言、结构、叙事和修辞技巧的结合。对于当下网络文学的过分通俗化,如徒有不加掩饰的色情却没有实质内涵的低俗的言情小说《很纯很暧昧》或其他豪门高富帅恋上平凡女生等等,这些都太流于表面,往往更注重商业性而非文学的审美性,既不符合创作的内在规律,也无法真正进入民众的心灵,是低俗化的文学。因此,我们要把文学与人生和社会结合起来,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既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体现审美,又不落入俗套,走向低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