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文学大众化?
文学,大众,人生如何理解文学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理解文学大众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社会进步,大众地位的提升,文学的靣向大众理所必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的大众化问题:
文学是“人学”,文学活动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的,文学也是从审美关系上审视人生、把握生活的。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要从切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着眼于现实生活基础,表现主体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以主体的虚构和想象,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即文学活动要以“人”为主体,关注艺术真实。因此,发展文学,我们首先要深入民间,面向大众,在体验生活中找素材。如张恨水的通俗爱情小说《啼笑因缘》,明清时期的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红楼梦》等,贴近生活,迎合大众口味,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展现人民的审美,体现民族的人文精神。大众文学是适合各个阶层的读者的,因而更受大众喜爱,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但是,在文学深入大众的同时,也要避免文学的过于通俗,过于大众。文学的审美,一方面既要把握社会生活,又要超越生活现象,在文学活动中追寻人生意蕴,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学的审美进入一个虚构但是可能发生的世界,从而表现对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文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题材可以是通俗的,但意蕴却是高雅的。文学作品分语言层、形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在创作中要注重语言、结构、叙事和修辞技巧的结合。对于当下网络文学的过分通俗化,如徒有不加掩饰的色情却没有实质内涵的低俗的言情小说《很纯很暧昧》或其他豪门高富帅恋上平凡女生等等,这些都太流于表面,往往更注重商业性而非文学的审美性,既不符合创作的内在规律,也无法真正进入民众的心灵,是低俗化的文学。
因此,我们要把文学与人生和社会结合起来,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既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体现审美,又不落入俗套,走向低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当今社会,文学大众化已经实现。文学在现代社会各领域应该是无处不在,如领导讲话时不时地引经据典,时不时地运用一些文学语音,一是显示其文化修养和文学水平,二是附庸风雅彰显儒雅之气,三是提升讲话技巧和水平,四是吸引听众活跃气氛。这仅举讲话一例,就足够彰显了文学的大众化了。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域。比如说一句极富诗意色彩的广告词,就能判定它的文学属性。在我的家乡南充,就以"嘉陵江畔最柔美的身段",其文学的韵味和意境就非常的深厚。当然,高雅的纯文学还是有一定高供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懂得的。文学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雅俗共赏,百花齐放是当代文学大众化的主要特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文学大众化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是社会现实需要促成的必然结果和趋势。
一、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其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既然要服务人民群众,它必然要来源于群众基础,贴近生活。从切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着眼于现实生活基础,表达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才能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也就是说文学扎根于“人”,本身就属于大众化。
二、现代社会文学创作普遍趋向于大众化,网络的发展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人们手中个个怀揣电子产品,使得群众闲暇之余有了更多可供消遣的文化食粮。所以对于创作的多元化有了需求,正适应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加入创作的队伍。
三、大众化不等于庸俗化。文学之所以称为文学,还是有一定的高度和层次的,虽然鼓励大家创作,但也不能太过拉低文学作品的质量,那些没有社会价值,没有社会意义,违反社会主义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的,必须剔除。
因此,我们要把文学与人生和社会结合起来,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既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体现审美,又不落入俗套,走向低俗。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文学大众化的理解,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林峰说说,这些都太流于表面,往往更注重商业性而非文学的审美性,既不符合创作的内在规律,也无法真正进入民众的心灵,是低俗化的文学。因此,我们要把文学与人生和社会结合起来,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既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体现审美,又不落入俗套,走向低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