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东坡的书法,为什么能在北宋排名第一?
书法,他的,黄庭坚苏东坡的书法,为什么能在北宋排名第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苏东坡的书法,为什么能在北宋排名第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和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宋根本就没进行过书法排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该问所说苏东坡书法\"能在北宋排名第一\",题义是说,苏能在北宋书法\"四大家\"中排名第一,而不是说北宋时他就已经在\"四大家\"中排名第一了。厘清二者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书法史,北宋书法\"四大家\"之称,是在宋室南渡、即南宋建立以后逐步形成的。北宋前期书学不兴,至宋中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坛领袖欧阳修大力倡导,蔡襄以真草隶篆四体俱备之功,开创了北宋书学之兴盛局面。其后苏东坡倡导、并身体立行的\"写意\"书法蔚然成风,黄庭坚、米芾等写意派大家又各以其在行书、草书上的创新和成就而声名鹊起,写意书风遂成北宋书法之大成,而影响至深至远。在此书风流变之际,\"尚意\"书评亦是\"意在笔先\",苏、黄、米等大咖要为其倡树立评品标准,自然就涉及到对前朝当世书家之评价。也正是在此情况下,苏东坡曾以蔡襄在书法上的成就和影响推其书为\"本朝第一\";黄庭坚则以苏东坡\"本朝所善书当推为第一\";而后世也有书评认为,若以在行、草两种书体上的均有大成而论,黄庭坚则应当为\"第一\"。特别有意思的是,有\"米颠\"之称的米芾,亦曾自信地笑纳他人对其\"天下第一\"之称许。正是在此基础上,南宋高宗之后,苏、黄、米、蔡\"四大家\"之称方才逐步形成。
北宋书法\"四大家\"之排名,历来也有争议,但主要是其中排在第四位的\"蔡\"。一般认为,所谓\"蔡\"是指蔡襄(君漠),他的书法取法晋唐,讲究古意与法度。其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淳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谓之“散草”,自成一体,非常精妙。欧阳修曾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苏武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既然是“本朝第一”,既然其书法已可“主盟”,那么,列于四家应是当之无愧的。然而,明清以来,又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从\"四家\"的排列次序及书风的时代特色来说,“蔡”原本是指蔡京,只是后人厌恶其为人,才以蔡襄取代了他。
然而,\"蔡京说\"毕竟晚为明清时人所说。而南宋遗民、元朝人王存,已明确提出过“四家”之说。他在《跋蔡襄洮河石砚铭》墨迹中称蔡襄书法“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从放笔为佳。若君漠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可见王存不仅指出当时有\"四家\"之说,而且明确无误指出\"四家\"之\"蔡,即是蔡襄。此外,在书法史上,蔡襄的书法成就以全面著称,楷、行、草书皆独树一帜,且又有屏弃帖学,振兴书风的贡献,因此,从总体上看,其成就显然是超过蔡京的。因而千百年来主流意见还是认可排在第四位的应是蔡襄。
北宋书法\"四大家\"中,苏东坡之所以排在第一名,原因有四:
一是北宋书法风格流变是苏东坡排名首位之前提。书学进入宋代,横亘于前的是唐代中正、森严的\"尚法\"高峰。一代文宗欧阳修在发起诗文革新运动的同时,又大力倡导书学改革,冲破唐人书学法度及功利思想之束缚。其“书以意求”、“学书为乐”的书学思想及学无成法、不计工拙、遗貌取神、自适遣兴、贤者遂远等主张,成为苏、黄、米\"尚意\"书风的理论先声,也为北宋中后期新的书法审美和评价标准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而苏、黄、米、蔡在书法的成就、地位和\"四家\"名号,正是这一新的审美和评价标准被社会、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之合乎逻辑的结果。同时,这也是苏东坡能位居\"四大家\"首位的前提。
二是苏东坡书学贡献尊定了其在北宋\"尚意\"书法之领军地位。世以\"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归纳中国书法时代风格演变。对代表北宋时风之书法,概以\"尚意\"属性,应是基于苏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兴信手烦推求\"的宣言。尽管\"四家\"之中黄山谷、米芾,乃至蔡襄,都对\"尚意\"书风的形成和确立做出了贡献,但苏东坡无疑是竭力鼓吹、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领军人物。关于其主要书学理想,书评家曹宝麟先生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蔑视成法,提倡入神;二是鼓吹创新,张扬个性;三是崇尚自然、抒写襟怀;四是重视学问、意随文生。这些惊世骇俗、标新立异之论,对宋人冲破唐书法度束缚,建立起属于自己时代风范的书法大厦,影响至深,成效更显!
苏东坡不仅于\"尚意\"理论多有建树,更在书法实践中身体力行,面对唐书法度壁垒,他不仅知难而上,而且大智大勇,另辟溪径。其创造的书体,既\"出新意于法度之内\",又\"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世称\"苏体\",其影响被及古今,不仅为后世敬仰,既若处\"四家\"之二的黄庭坚亦曾着意效仿。苏东坡不仅师承欧阳,接力宋书革新,而且慧眼独具,力挺蔡书、为其正名;还高风亮节,奖掖后进,为黄庭坚后来的书法\"变法\"张目鼓呼,为米芾书艺的\"突破\"指点迷津,乐见二人终成与己分庭抗礼之大家。从而,壮大了\"尚意\"大军的声威力量,携手黄、米共同将北宋\"尚意\"书法推向历史的高峰!亦使\"四家\"得以功成名就,而其排名居首则水到渠成。
三是苏东坡书法造诣及成就决定其位冠\"四家\"当之无愧。苏近学蔡襄,再习徐浩、李北海,宗崇杨凝式、颜真卿,上攀魏晋风调,一路扬长除弊、振衰继绝,既积累了宏厚的书法素养功力,又不拘泥于任何一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最终形成了极富自身特色和尚意\"风范的\"苏体\"书法。黄庭坚曾经评价苏轼的字“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天然\"。苏轼一生仕途坎坷,然胸襟豁达,气度非凡,见识过人,其书法更加的丰腴跌宕,天真浩瀚,特别是行书更是气势恢宏,超凡脱俗。而其于谪居黄州写就的巜寒食诗帖》,更是号为\"天下第三行书\",比肩于右军、平原。其于书法上之卓越成就,不但无愧于\"四家\"之首,无愧前贤后能、更为亘古于今的千年书史增添了光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