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东坡的书法,为什么能在北宋排名第一?
书法,他的,黄庭坚苏东坡的书法,为什么能在北宋排名第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字以人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本为艺术品。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被喻为大家,当之无愧。什么叫艺术,能广泛得到大多人的共同认知,普遍认知度高者,其地位也就较高。艺术本为抽象概念,无论哪门艺术绝对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趋之若鹜。就个人的欣赏水平来讲,我认为蔡京的书法作品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排前十没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轼大名鼎鼎,是北宋的一代文宗。诗词书画都留名后世。中国文化史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显赫人物。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苏轼书法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下图)。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
著名美学家蒋勋说,苏轼的作品表面看起来是很随意,看起来很柔软,可是他的刚硬都在里面。比如:
尤其是“花”跟“泥”这两个字最美。这两个字中间用了很多的牵丝,细的笔的牵丝把他们连在一起。如果我们不放大,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苏东坡的用笔里面除了柔软,也有这种很细致的部分。
所以对于书法,第一是要读他的文学的意思,读完以后你必须把字放大,去读他的每一个的用笔习惯,你就会看到苏东坡用笔的某一种美学,是跟他的个性有关的。别人都说苏东坡这样的姿势写字是不够有力的,可是我们看“苦雨”这两个字,“雨”的横画这个部分,到顿的部分再下来,其实非常的刚硬。尤其是肩架写得非常好。
特别是“花泥”二字,反应出苏东坡对人生的领悟:从艳丽的花,回来做泥土。
下半首,尤其要注意“空、寒、破、湿”这几个字,人生不完美,但他还是希望自己在这样颓败的时间里活出一种意义。
《寒食帖》之所以被认为是苏东坡最了不起的书法,因为他把毛笔运用到最复杂的状况。苏东坡一直到中年以后,才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有柔软、有坚硬,有朴拙、有华美,变化最大。
在书法上,苏轼专长行书和楷书。他曾经自评说:“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从流传下来的苏轼真迹来看。苏轼的字既有天真烂漫的韵调,又有饱满强劲的丰腴之态。其下笔有神,流畅自然。他的书法汲取晋、唐、五代书法名家所长,揉以自己对生活、对诗文、对汉字的独特理解,不拘泥于古体,自成一派,创造出一种具有苏氏特色的书法风格。黄庭坚曾在《山谷集》中评价到:“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