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疫情期间,农村有必要大量买菜存粮吗?
疫情,农村,蔬菜疫情期间,农村有必要大量买菜存粮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肯定不要,情况已经在慢慢好转了。我们研究院每天都有疫情分析,给你一些我们研究院的研究资料:
整理1月20日以来的全国(不含港澳台)疫情数据:2月13日,全国新型肺炎病例,从1月30日起,已经连续15天新增治愈出院超过死亡病例;从2月1日起,已经连续13天累计治愈出院超过累计死亡病例。
据湖北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2月13日,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病例3095例。
2月13日,全国新型肺炎病例,按可比口径计算(即扣除临床诊断病例),新增疑似环比下降357例,是首次连续4天环比下降;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二者之和,环比下降182例,是首次连续4天环比下降。
以上是个积极信号,说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看到希望了。
尽管好消息越来越多,但不要掉以轻心!一方面,危重病人救治情况还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疫情还在扩散,2月13日,全国新型肺炎病例,按可比口径计算,新增确诊环比增加175例,这是首次连续3天环比下降后,出现上升。
疫情防控阻击战千万不能松懈!
而且,疫情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这是因为:
从历史经验看,瘟疫等突发事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通常是短暂的。1918年美国大流感爆发,这场流感导致美国大量青壮年死亡,经济也陷入萧条,但疫情消退后美国经济又快速恢复。2003年我国“非典”期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大行业,在疫情解除后经过1-3个月即恢复了增长。此外,很多历史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瘟疫对人体的健康和心理造成的冲击最直接,而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则是负向的,不会对基础设施和实物资本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和破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以及制造业等领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突发事件不会改变市场运行的既有趋势和结构,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情绪逐渐平稳,前期由于开工复工迟滞所积累的市场需求将集中释放,生产、投资与消费必将加快增长,积聚的需求能量也将集中释放,从而拉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从宏观条件看,中国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也能够抵御短期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对外公布的结果,经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近百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火车头,因此,我们更有能力抵御短期冲击、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经济更加平稳增长。中国既是“世界大工厂”,也是“世界大市场”。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对应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所在,也是任何经济体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此外,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1.54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也更加协调,外贸规模实现了稳中有进。外贸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从整体看,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从发展动力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断累积、更加强劲。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已发生了积极变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19年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绝对主导,占比已达53.9%,高于第二产业14.9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另外,可喜的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高技术行业不断引领发展。可以看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多项数据明显高于经济增速,如增加值、投资的增长速度等。在新科技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望保持增速稳定,质量效益型增长态势将更加稳固。我们也看到,受疫情的影响,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表现得十分活跃。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4%,数字经济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可以说,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实现了有序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大量依靠科技创新为主的新兴行业快速崛起,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这种增长动能并不会因疫情影响而发生改变。
从应对能力看,中国政府适时采取的经济政策组合拳,有利于经济快速恢复。我们知道,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应急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法宝。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党中央就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为我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各地区各部门也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对抗疫情的政策措施。例如,在资金支持方面,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经费预算,用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履行好经费保障职能。在稳定金融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为疫情防控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在保障民生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就做好生活物资运输等综合保障工作,要求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资金、用工、能源、产业链配套等难题,建立健全重要物资供应绿色通道,及时对接各地应急运输需求,保障重要生活物资的运输需要;增加粮油、肉类、方便面、瓶装水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各种违法行为。此外,全国各省市区也纷纷出台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举措,为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注入了“强心剂”。在国家的统一调度指挥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抗疫大格局,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中国力量。
船到中流浪更急,越是艰险越向前。纵观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疾病和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更是在自然灾害、疾病、外来侵略等抗争中锻造出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禀赋。非典、禽流感、登革热……,这些磨难没有一个能使中华民族低头,反而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理性、更加智慧。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要以坚定的信仰、执着的信念、必胜的信心,理性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充分利用好各级政府出台的应对和扶持政策。要相信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加快复苏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最终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花农如何在疫情期销售花卉,增加收入?万能的头条朋友给个指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