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受疫情影响,建筑企业复工后要注意什么?
疫情,建筑业,风险受疫情影响,建筑企业复工后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作为保证金的替代形式,工程保证保险的应用能够节约保证成本,显著缓解建筑企业现金流压力。一方面,建筑企业购买工程保证保险能够有效盘活资金,节约资金成本:相较现金保证金,企业省去了现金被长期无息占压造成的经营成本,如温州某建设集团公司中标滨江商务区蒲州片P01-14地块安置房工程需缴纳2918万元的建设工程履约保证金,投保后仅需缴纳20万元的保费;相较银行保函,保险保函也能释放银行授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工程保证保险办理快捷方便的特征能够缩减企业时间成本,企业“一次都不用跑”即可在线提交、在线查核。此外,作为保险科技应用较深的险种,工程保证保险能够发挥创新优势,助力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如投标保证保险已能够依托现代化平台展业,较好提供“不见面”服务;不少财险公司也第一时间开设了“无接触”理赔绿色通道,积极开展违约费用预付和垫付。
4
疫情启示:完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工程建设信用风险管理是多要素协同、多模式发力、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探索应对疫情负面影响的风险防范体系。建筑企业是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强化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一方面,建筑企业应主动探索智慧复工方式,可借鉴的创新模式包括深圳建筑装饰企业推行的“无接触”复工以及北京市大兴区建筑施工企业试行的“见屏不见面”会议。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积极盘活企业资产,通过清收、清欠等措施加快资金回流,与此同时还需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建筑企业还可积极运用保险产品抵御风险,如海南、宁波、徐州、厦门四地业已推出的复工防疫保险,以及工程建设各环节的保证保险等。保险公司是风险运营活动的主体,应落实自身作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主体责任。保险公司需按照自身经营的特点形成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控制体系,一方面强化现有险种的风险保障职能,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险种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化解建筑业信用风险。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如通过适当延长保险期间、减费让利等措施与建筑企业共度难关;亦可通过保险资金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支持重大工程建设,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监管部门是风险防范的管理主体,应多措并举防范信用风险传导。从风险源头看,对症下药释放存量保证金、推行工程担保替代保证金占用是重中之重。当前,住建部于2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推动企业开复工工作的通知》已表示疫情防控期间新开工的工程项目可暂不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并明确以银行保函、工程担保公司保函或工程保证保险替代保证金,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当然,顶层设计要见成效,还需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落实问题,一方面地方监管部门应加快部署、迅速启动工程担保替代工作,另一方面工程担保市场应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建设,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从行业发展看,推动建筑业朝远程化、线上化发展是重要教训,除近期多地推进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站式”网上审批外,建筑市场监管的后续环节都应逐步实现智能化,借助保险科技平台创新监管手段、加快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等,都是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措施。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诚然短期内建筑业会受到明显冲击,但二、三季度便有望反弹回升,长期看来也将迎来更大机遇。当然,其逆势增长以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全面升级为前提,这也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工程开复工后,除了要按照正常情况下的各项标准规范要求组织施工外,还要注意在目前疫情情况下的一些特殊要求,尤其要注意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一些强制性要求。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在遵守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建筑企业开复工后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一)成立疫情防控协调机制
发包人、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专业分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建立防控协商组织和机制,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工程相关责任人要保持与当地政府防控部门的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和反映相关情况,申报相关材料和数据。
(二)配备专职卫生员、做好疫情防控管理
建筑企业应配备足够的专职卫生员,负责监测体温、通风消毒、发放并监督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宣传教育等。新进场劳务人员必须实施14日的监督性医学观察,由专职卫生员早晚监测体温和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监督性医学观察期间,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得离开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办公区。任何时候,一旦发现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须立即报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按要求就诊。
(三)强化外来人员管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由于工地施工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一些供应商、分包商及其他相关人员会进入施工现场。
对于已登记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以外的人员,确需临时进入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办公区的,应指定专人进行接待,询问有关情况、检查身体状况和个人防护情况,进行登记,经允许后进入,并监督其及时离开。
并且,在工人住宿、饮食、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按照相关的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布置和管理。
每天对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不少于两次的体温监测,并做好记录。做好日常消毒、生活垃圾处置、厕所清扫。做好物资保障和防疫培训。
(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建筑企业应建立应急处理工作机制,明确相应的流程和制度,一旦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人、确诊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建筑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配合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排查、隔离治疗和居家观察等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保障等,并严格按照有关部门和机构指导,配合做好相关后续管理工作。
(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内部隔离机制
如前所述,在疫情没有全面消灭之前,很难排除工地的劳务工人被感染,一旦发生确诊病人,在内部未进行有效隔离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整个工地的停工和隔离。
上一篇:小孩子学习小提琴怎么找准节拍?求助,有VIP陪练老师懂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