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对猎捕、贩卖、交易、运输野生动物的犯法行为是怎么处罚的?
野生动物,珍贵,罚金现在对猎捕、贩卖、交易、运输野生动物的犯法行为是怎么处罚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对猎捕、贩卖、交易、运输野生动物的犯法行为是怎么处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点个人理解和观点与众友交流:
一,对野生动物的立法,保护政府早有法律,法规发布,特别是上次“非典”到这次“新冠肺炎”,政府更是特别重视了。
我们经常从官方文件,宣传中听到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忘了朋友,不但不保护,且以身试法私捕,滥杀。由于一些人的贪焚,不少动物几乎绝种,灭失。
二,政府关于动物的法律,从民法,刑法等实体法条中均可找到,私捕,滥杀,交易等,轻则,批评,训诫,教育或处罚,重者要定罪,科刑。
三,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各类各种动物,植物。地球是一个众生物共存,运行自然的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人的不当利用,开发引发许多灾害,比方,砂尘暴,洪涝灾,雾霾等等。
由上所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每一种动物,由其自己的生活,生存,生命规 迹。
由种多动物的存在,从一定层面而言方有地球的生态平衡。因此,善待生命,保护动物,敬畏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关于私捕,滥杀野生动物受什么处罚,请大家有时间读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法有详细规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防疫期间依法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定罪处罚。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以非法狩猎罪定罪处罚。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包括开办交易场所、进行网络销售、加工食品出售等),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食用或者其他目的而非法购买,符合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以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定罪处罚。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购买,符合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如下决定: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
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
二、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对违反前两款规定的行为,参照适用现行法律有关规定处罚。
三、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属于家畜家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并公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四、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
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完善野生动物非食用性利用的审批和检疫检验等规定,并严格执行。
五、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新闻媒体等社会各方面,都应当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全社会成员要自觉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移风易俗,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