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名家书法家建议习楷先入手哪些?
楷书,书法,行书历史名家书法家建议习楷先入手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是就要提到一个历来如此的,学习楷书普遍规则,那就是——\"学书先学楷,楷书先唐楷,唐楷先大楷,\"虽然人们对唐楷的学习有褒有贬,但对于初学者来说 ,唐楷大家的书法 ,有法有度,笔画写法精准,还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由于民间崇尚和最高统治者提倡,楷书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和成熟。
1初唐有\"欧阳询,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四人,被称为\"初唐四家\"。他们基本是二王一路的继承者,所以学习楷书从四家学起,可承魏晋南北朝上游 可启唐楷下段,也是不错的选择。
2到了盛唐崛起,以李邕李北海 ,颜真卿为代表,风格渐趋完善,法度森严,丰腴雄健,特别是颜体对后世楷书影响很大,也可作为一种选择。
二另外还有一种是提倡从兴趣出发,从楷书兴起的源头 崇尚自然书风 选择自己喜欢的楷书,
我们知道 ,中国书法 魏晋以来,开始以楷书作为正规字体来使用。楷书在成熟时期也逐步完善成各种书体,流派;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特殊风格 ,而各个流派也有他的代表人物。
再从学习书法的思潮来说,清朝 近代随着扬碑抑帖的创新书法,就比较排斥唐楷还有帖学。提倡从汉碑 魏碑楷书学起,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的楷书学起。
所以下面就把魏晋以来的代表性楷书做一个介绍 以便学习楷书做一个对比借鉴:
1三国魏晋时期,是楷书的创世纪时期,最杰出的当属钟繇 他的《宣示表》以浑厚朴实 自茂密见长。
2东晋王羲之 王献之被称为\"二王\"。他们的楷书是在钟繇的书体上进行了变革,形成新楷体,雄健俊美,后代推崇为楷书正宗。如下图《乐毅论》《玉版十三行》
3魏体楷书的含义 主要为魏碑 。比较接近汉隶遗风,结体严谨,笔画沉朴如下图《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
最后,宋 ,元,明楷书书法也有很大成就,但总体来说,都和唐楷 魏晋楷书有较大差距。而且 象苏轼 黄庭坚,米芾 蔡襄都是学过颜楷,二王书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风格,所以初学楷书 还是建议从晋唐笔法入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无论练习何种字体,临帖都是必须的!毛笔楷书方面建议临摹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毛笔行书方面建议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米芾的《蜀素帖》,而硬笔书法各书体则可以临摹田英章或庞中华的字帖。
2.勿盲目练习,先学会读帖,即看准范字之基本笔法和结体,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进而通过不断练习形成“手感”。
3.所谓练字,重在练,贵在持之以恒!初学者务必坚持每天练习,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必须用心练习,决不能视之为任务完成即可。
4.初学者建议先描红再临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楷书能解决;一是为解决实用问题。二是楷书较其它书体而言,所含的笔法知识最丰富。楷书在日常应用中非常广泛,学书法要有实用这块土壤,否则学书法就失去根本意义。
楷书中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含有非常丰富的笔法知识,如果缺少必要的楷书基础,写出来的行草就会过于飘浮,可以说楷书基础不扎实,行草书很难达一定的高度。
楷书是书法字画形成的基础。学习任何一种书法字画,都首先需要从楷书做起。这就如同任何一种事物都要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了解认识到楷书的精髓和意蕴,对于日后学习其他书法字画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作为一门艺术,博大精深自不必言,认识和掌握它也绝非一件易事,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加深、掌握的过程。艺术自身都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若想掌握它就必须弄清这种规律,且遵循这种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它进行研究,探索。书法字画艺术也不例外。我们知道,楷书以端正庄重为要旨,它的结构与笔法是融合篆、隶、行、草诸长而成。以笔法为例,由篆书的藏锋、隶书的波磔、行草的钩连,归纳演变为楷法的撇、捺、点、钩、挑,字形美观易识,利于实用,所以楷书一出现,即成为通行的书法字画标准字体。我们知道,无论想干成一件什么事,首先必须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现代人学习书法,也应该首先从实用的角度,从相对简单的基本功。楷书练起。这样可以少走弯路,直达目的,有利于以后的发展。这也正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他首先必须学会站立,能够站得稳实,然后才能够学走、学跑。如果一个人连站立都不会,行走或奔跑岂不成了笑话。人生的道理和艺术的道理是相通的。
学习书法字画要从基本功、或者说从楷书抓起,还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汉字是由基本的点画等基本笔划和笔画的不同变体构成的,它的外在形态也是呈方形,呈现出一种点画均匀、布局合理、横平竖直、重心平稳、左右对称等特点,而楷书对这些方面的体现最为明显。并且,偏旁部首作为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大量反复出现,这些汉字的组成特点都决定了学习书法首先必须掌握那些最基本的,也是最必要的基本技法,把楷书写好,然后才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地向行书、向草书发展。书法字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书法名家的成名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得之视为至宝,朝夕临摹,死后还让《兰亭序》真迹殉葬,然他的行书成就正是建立在他那扎实的楷书基本功之上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其纵笔豪放、一泻千里的气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这与他坚实的“颜体”基本功更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狂草大师张旭,他的草书自由奔放,气势雄伟,以致张旭之名同“狂草”几成等号。然张旭的草书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得力于他扎实的楷书基础。
此外,从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楷书是书法字画艺术成形的基础,因为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或实用)都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楷书最主要的特点就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而行书和草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楷书的基础上新的发展或发展中的一个高潮。因此,行书和草书脱离不开作为它的母体的楷书,只有在母体艺术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才能有所创新。历史上许多举世称道的大书法家,无不从前人的书法里吸取营养,进行创新从而成就书法大业。
上一篇:每天上班戴口罩真的有点头疼,非常时期,口罩还要戴多久才能摘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