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那些接触过感染者或者已经出现症状却隐瞒不报的人是什么心理?
的人,疫情,心理那些接触过感染者或者已经出现症状却隐瞒不报的人是什么心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现在国家都已经免费治疗,隔离也是免费的,为什么有那么多去过武汉或者接触过传染源的人为什么要隐瞒不报,更甚者那些出现症状的也要瞒着,到底是什么心理?难道他们不担心这个病会传染给家人?如果有人因为他们传染上去世了,他们不会内疚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际上,在这次疫情中,隐瞒自己的病史导致感染或者隔离的事件还有很多,但是都没有这一件涉及的人员广,关注的热度高。
很多人会批评这些隐瞒信息的人,他的做法当然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能不能从这些隐瞒信息的人员背后找到一些共同点来避免或者减少类似的事件呢?所以我们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要隐瞒(包括接触病人或者来源地)
(以下分析原因并非针对此人)
1,ta担心来自武汉的信息让ta受到排斥或歧视。歧视是针对特定族群的成员,仅仅由于其身份或归类而非个人品质而给予的不同对待。总是以牺牲某族群的利益为代价,提升另一族群的利益。
有人认为他们只是生病了,这有什么好歧视的?但其实,歧视可以发生得很常见。有一篇记录SARS亲历者的推文就写到,由于自己在“非典”中失去了两位亲人,重返校园之后,大家对她格外“关注”,即使她的体温正常也不让她上学,还有人觉得她是“灾星”。
在本次疫情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突出“武汉人”字眼的宣传标语,有人们对“武汉人”避之不及的描述……由于害怕自己被排斥,被歧视,有些人便选择了隐瞒。
2,ta认为自己不会得病。这是一个认知上的偏差,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可能得病但自己不会得病,既然自己不会得病,那么说从哪里来有什么不同,况且说了还会让别人慌张。于是选择隐瞒。这就是认知偏差造成的侥幸心理。
这种偏差很常见,甚至有些人错觉得自己身体好,即使感染了肯定也能扛过去,有一种“蜜汁自信”,从而轻视了正确的防护。
3,ta担心得不到治疗。这应该不符合题中的情况,但是在武汉地区和当年非典肆虐的北京地区是有类似情况的。在纪录片《非典十年祭》中护士提到,她询问了病人好几遍是不是接触过非典病人均被否认。直到后来,医生护士得知,她的老伴在另一家医院因为非典病逝才迅速将她隔离。ta只是担心自己说了真实的原因,不给收治。
在疫情爆发之初,也确实传出过一些病人隐瞒病情入住的案例。
4,ta不重视疫情。这就是一个思想上的问题,也可以说和第二点紧密相连,ta没有意识到疫情有多危险,传染性有多强,来源地信息有多重要。
5,ta没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非常关乎品质的结论,可以说是在否定ta的人品。但是这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如果ta了解疫情有多严重,在医疗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仍然隐瞒情况,很有可能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有一些自我中心。
6,ta想故意传播疾病,反社会人格。这是一个更为严重的指责品质的结论,可以说彻底否定了ta的人品。当然我们不要把人想的那么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是害怕;第二是观察自己是否真的被传染,会不会出现发烧的症状;第三是想单独隔离一段时间,如果真的是传染了,在家吃药不行后再去医院;第四是疫情大爆发时期又怕在去医院中被传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们很可能不是想害人,而是不敢面对自己可能感染的事实。灰犀牛效应。还有侥幸心理作怪,对这个病的认识偏僻。怕影响自己的名誉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传染病人,心理抗拒。怕遭到社会健康人群排挤歧视。失去社会角色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人都不想别人用一种另类的眼光去审视自已,当他感觉自已会有这种待遇时,他会逃避,无从适从。最主要是抱有侥幸心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举个例子说就像,小孩子小时候犯了错不敢跟家里人讲一样。怕被批评,怕被职责,也更怕自己被隔离不再有爱了。突显在一个怕字上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觉自己没事,不希望自己被隔离,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要交一些费用,正是因为疫情带来的休息,让自己无法得到满意的工资,还要购买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很多人都带着这种心理来隐瞒病情
上一篇:糖蜜液适合涂树干吗?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